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陕西
陕西
纪念易俗社百年华诞 发展和繁荣秦腔文化
发布时间:2012-07-09 11:00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全悦
信息来源:陕西日报 2012-07-09

    易俗社百年庆典是今年陕西省文化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喜事。借易俗社百年华诞这个难得的机会,策划、组织和举办系列庆典活动,办出声势、办出影响,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省的一项重要工作。 
    举办易俗社百年庆典,其意义不可小视。它不是一般的文艺团体庆典,也不是一项普通的文化活动,我认为这是今年陕西省和西安市最重要的一项文化庆典。百年来,坚持演出,持续经营,薪火承传,硕果累累,人才辈出的戏剧演出团体,只有陕西易俗社。环顾中华大地,戏剧百年老店惟此一家!因此,易俗社具有独特性、惟一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演出团体,不论在中国戏剧界和文化界,还是在世界戏剧界和文化界,能够坚持百年持续不断,传承发展的戏剧团体,真可谓凤毛麟角。她与莫斯科大剧院和法国巴黎歌剧院,并称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因此,易俗社是我们陕西的骄傲,是陕西的名片,也是中国戏剧的名片,是一张亮闪闪、响当当、独一无二的文化名片。 
    秦腔是陕西人的文化大餐,是陕西人内心深处最不能割舍的一缕情愫。中国戏剧中历史最久,特点最突出,带动或者影响其他戏剧作用最大的,可能就是秦腔。专家们说,秦腔的历史,可以从西周算起。秦腔发源于周秦,成长于汉唐,成熟于元明,繁盛于清末和民国。秦腔是梆子戏的鼻祖,在秦腔、昆曲、徽剧和汉调的基础上,滋养产生了京剧,所以秦腔是京剧的源头之一。更重要的是,秦腔是陕西独特的地理地貌、独特的气候山川、独特的风俗人情和独特的历史文化所养育的一种艺术形式,只有在“秦”这个地方,才能产生秦腔这个剧种。所以,秦腔的意义,首先在于它是中国梆子戏的鼻祖,曾经为京剧的产生起到了滋生培养的作用;其次,秦腔也是秦地人劳动之余抒发和交流感情、消除疲劳、愉悦身心所传唱的劳动之歌。《诗经》里的秦风、豳风等所谓“风”,实际上都说的是秦腔的前身,从民歌诞生了秦腔最初的元素,到了李隆基梨园《霓裳羽衣曲》就有了秦腔大部分元素。之后到明清基本发展成熟,再到上世纪30至50年代,达到了鼎盛,下江南,上北京,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易俗社培养了一大批名编、名导、名演,百年来人才济济,从李桐轩开始,孙仁玉、范紫东、刘箴俗、王天民、孟遏云、刘毓中、肖若兰等等,一直到今天,这个人才辈出的趋势没有中断。 
    易俗社建社百年来,最值得我们学习和关注的是其不断创新的精神,是其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百年间创作演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深受群众喜爱。易俗社成立伊始,坚持“移风易俗,补助社会教育”的办社宗旨,开展戏剧创作、演出、学员培训、编辑刊物等,以此来开启民智、移风易俗、推动改良社会。特别是开创了学习文化与学习戏曲表演同步进行的学府式教育模式,推行民主选举社长,建立导演和舞台监督制度等。在今天看来,易俗社的这些作法在当时都是创新,前所未有,在今天看来也不落伍,仍然适用。易俗社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成就,还体现在百年来不断地出人、出戏。这与我们当下发展和繁荣文化的目标和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因为繁荣发展文化最主要的任务和最终的评价标准也是要不断地推出新作品和新人才。
  当前,秦腔的发展尽管受到各类现代文化样式的冲击,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秦腔的根和魂还在,秦腔高台教化、移风易俗和怡悦性情结合的独特作用还在,振兴秦腔的前景和理由还在。秦腔作为一种戏剧样式,在道德教化上有其明显和独特的优势。道德的提升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说教,也不能靠喊口号、说空话,而是要打动人的心灵。秦腔本身所具有的地域性特点,至今仍然有众多的痴情戏迷,其受众面依然广泛。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成功演出和广受欢迎给我们很大启发。这就要求我们要紧跟变化,深入生活,贴近实际,不断创新,加强宣传。要创作能吸引和打动人的戏剧作品,抓住青年人,培养年轻观众。观众是需要培养和引导的,尤其对年轻观众,这是秦腔振兴应该考虑的问题。同时,在创作中还要考虑思想性、艺术性和市场性的统一。只有这三个方面统一了,才能不断推出吸引观众的好剧目,适应当今变化了的社会需求。 
    今天来了不少文化界、戏剧界的前辈、老师和专家,可见大家对易俗社百年庆典高度关注。我认为这是陕西人热爱文化、热爱艺术的一个表现。现在社会上各种庆典比较多,但惟独易俗社的百年庆典牵动着不少人的心,大家都很关心和支持易俗社。我相信有这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易俗社百年庆典一定能够搞好,在这个基础上,把振兴秦腔的事业发展得更好。前段时间,省上已经决定,省政府将邀请文化部一道,共同作为易俗社百年庆典活动的主办单位,以提升和扩大影响。在这里,我也对参加今天发布会的媒体提一个建议,希望你们充分运用手中的镜头和笔触,加大对易俗社和秦腔艺术的宣传,把易俗社百年来的光荣传统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向社会广泛宣传,扩大影响。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戏剧特别是秦腔艺术的发展和繁荣,一直在研究振兴秦腔这件事情。比如说“秦之声”栏目的改版和提升,省广播电视台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正在做方案。大家知道,“秦之声”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非常辉煌,对传播秦腔起到了莫大的作用,那时候张西园、霍秉毅、陈爱美等一批热心人把这个节目办成了全国电视戏剧收视率最高的栏目,获了很多大奖。但是,不可否认,这些年“秦之声”有差距了,已经被外省戏剧栏目超越。社会各界和省上领导对目前这种状况都很着急,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和省广播电视台正在筹划研究,提升“秦之声”筹办水平,提升节目质量。同时,省政府今年还决定在全社会开展秦腔电视大赛,自下而上,从县到市、再到省,通过演艺团体和电视媒体的结合,发现新作品,推出新人才,繁荣和发展秦腔艺术。此外,省上正在筹建的省艺术职业学院,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加快培养包括秦腔在内的艺术人才。 
    全面建设西部强省,其中最闪光、最可能出彩的地方,就是文化。文化强省的重要支撑,就是拥有一大批精品力作和技艺精湛的文化人才。只要全省上下不懈努力、持之以恒,陕西文化一定能够走到全国前列。相信秦腔和易俗社在建设文化强省中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发展秦腔、振兴秦腔、繁荣秦腔,使秦腔走向辉煌,这是我们秦人的愿望,是陕西3700万父老乡亲的愿望,也是周边省份和全国各地热爱秦腔的人们的愿望。让我们共同努力,把秦腔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发扬好,用实际行动感恩易俗社一百年以来的先人们,同时也给今后一百年乃至更远的后世留下无愧于今天这个时代的辉煌!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孟建国。此文为作者2012年5月31日在西安易俗社百年庆典活动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