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驻陕西记者秦毅报道:陕西渭南文化广场上,一个由上百位成员平均年龄近60岁的老年人自发组建的演出团队,正在将《四渡赤水》、《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红色老歌深情演绎。日前,记者来到致力于建设“陕西东大门”的渭南市,在该市中心广场上巧遇了由“激情广场”演唱团和驻渭解放军某部、武警某部带来的“庆祝解放军建军85周年的军民联合文艺演出”。这场引得2000多位市民驻足观看甚至齐声和唱的演出,仅仅是渭南市公共文化服务“四进”零距工程的丰富多彩文化活动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幕。
“渭南的公共文化服务这些年来搞得很有特色,推出不到一年的‘四进’工程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值得去看一看。”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蒋惠莉说。
以人为本 文化要送到心坎上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一睹多位梅花奖得主的风采,这20天来观看的都是全本秦腔大戏,还天天不重样儿。”近日,家住向阳街的李女士自带小凳、听着著名秦腔演员李小锋带来的《周仁回府》,乐呵呵地跟记者说,这个夏天过得很惬意!除了走进街道社区外,走进广场公园、走进园区企业、走进乡村场院的文化“四进”活动,将渭南市区与乡村连成一片,公共文化活动遍地开花。
根据渭南市文广新局的“四进”工程方案,今年市文化艺术中心、市群众艺术馆要牵头组织各类大型展演、展示活动68场次,各县(市、区)立足县域实际,策划实施各类活动不少于40场次。
渭南市文广新局社会文化与非遗保护科科长姜精才表示,为了让群众满意、把文化活动送到群众的心坎上,他们之前做了充足的调研,明确了老百姓想看什么、怎么看、在什么地方看等基本诉求,从而有针对性地组织策划活动,把大家期盼的戏曲、民俗、歌舞等节目送到城市群众休闲活动最密集的地方,送到偏远乡村难以看到精彩演出的农民群众身边。
“‘四进’活动的指导思想就是,‘让城乡热闹,让群众高兴’‘服务发展大局,百姓喜闻乐见’。”负责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四进”零距项目组织实施的渭南市文化服务中心主任、群众艺术馆馆长唐仙惠表示,今年初“四进”工程实施以来,各地“四进”演出方兴未艾,截至7月中旬已开展活动200余场次,百姓反响强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项目带动 拓宽文化服务领域
在谈到由等群众上门到主动送文化、种文化的转变时,渭南市文广新局总工程师、“四进”零距项目负责人任正龙表示,只有自觉地走进广场、社区、企业和村镇,不断创新服务方式,通过多种内容服务,才能不断为城乡文化活动注入活力,在提升基层文化专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同时,更好地满足城乡群众的文化需求。
多年来,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渭南市努力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途径,走出了一条以强化文化服务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的发展道路。其“一元剧场”已经成为一张叫响全国的文化名片。
2011年5月以“周末一元剧场”为基础全面拓展的“一元剧场”项目被列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中宣部还把渭南一元剧场的运作模式和成功经验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培训内容,在全国进行推广。
“目前,我们在不断完善、丰富、提升传统服务项目的同时,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公共文化‘四进’零距离服务活动,让丰富多彩、方便快捷的公益文化服务惠及城乡百姓。”渭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局局长华惠民表示。
资金保障 企业踊跃赞助
“一场演出,别的不算,仅灯光、音响、运输、搭台等‘物’的花费少说也要上万元了。”唐仙惠给记者粗粗算的一笔账,提出了要把文化活动长期办下去面临的现实问题。但她同时表示:“这次企业界的赞助异常踊跃。从去年底‘四进’活动开展以来,有二三十家企业前来赞助,涉及通信、酒店、家居等多个行业,其中来自房地产业的赞助就有100多万元。”
同样想不到的还有张永宏,他的渭南明泽房地产有限公司与渭南市演艺集团旗下的渭南市秦腔剧团有限公司合作,一个出钱、一个出力,举办了“明泽之夏”大型秦腔纳凉晚会,连演的20场每场前来观看的群众不下5000人。
实践证明,渭南市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投入由单一的政府投入向“社会资助、馆站自筹、政府投入相结合”的转变是成功的。在“四进”零距工程中,渭南市借鉴“一元剧场”运行模式,想方设法落实“三个一点”:文化服务单位从国家免费开放资金中挤一点垫底子、动员吸引社会文化团体自筹和企业冠名赞助一点打基础、争取政府财政资金支持一点作保障。
“如果举办了一场活动,活动也算顺利,但人气欠缺,你说这个活动是不是成功呢?身边的企业界朋友以往之所以不愿赞助一些文化活动,绝不是对秦腔没感情、对文化活动不感兴趣,而是对文化氛围的担心,害怕冷场。”张永宏说。
公益性文化服务是实现和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如果说渭南人在乐享基本文化权益的过程中文化激情昂扬高涨,其原因应当绕不过上述“人、事、钱”三个方面。渭南市浓郁的文化活动氛围已经形成,并反过来调动了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对于渭南来说,文化建设与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激情将在互动中持久释放。
上一篇: 第三届陕西省少儿艺术节拉开帷幕 |
下一篇: 四省区联展北方青铜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