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陕西
陕西
陕西省文化厅成功举办2015年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15-07-01 09:20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5-07-01

  6月13日,是中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为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进一步加强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广大社区和民众中传承,省文化厅组织并号召全省各地市区在文化遗产日期间组织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秦闽两地联奏丝路交响。为展现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韵,6月13-18日,陕西、福建两省文化厅共同举办了“穿越千年的丝路交响——西安鼓乐与福建南音的对话”活动。西安鼓乐和福建南音同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一个大气庄重,一个优雅委婉;一个来自陆上丝路起点,一个源于海上丝路起点,秦闽两省音乐经典共同传递古风古韵,让观众享受到了最具民族特色的音乐盛宴。参加本次“西安鼓乐福建行”活动的西安鼓乐艺术团由西安鼓乐何家营乐社、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组成,艺术团先后走进福州、泉州、厦门等地高校展开巡演,所到之处均受到热烈欢迎。两种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台献演,既是非遗保护的佳话,也是新丝路文化交流的亮点,更是对中华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的艺术传承与弘扬,翻开了两地文化交流新的篇章。

  秦腔惠民喜看薪火相传。秦腔自古是表现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点角色,秦腔在陕西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传承,取得了可喜的成效。6月13-20日,省文化厅先后组织了秦腔的国家级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举办了“薪火相传——非遗项目秦腔代表性传承人惠民演出”“传统戏曲优秀剧目展演周”等活动。尤其是在“薪火相传惠民演出”活动中,余巧云、马蓝鱼、肖玉玲、李爱琴、贠宗翰、卫赞成、张咏华、康少易、马友仙等16位国家级、省级秦腔代表性传人携亲传弟子为广大戏迷观众演出的拿手好戏,充分展现了每位传承人代表性剧目的精彩片段,展现了秦腔这一国家级文化遗产和传承人的艺术魅力,为把秦腔保护好、传承好、宣传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保护成果推进全民共享。在省文化厅的号召组织下,全省各级文化部门以“文化遗产日”为契机,精心策划,创新方式,叫响“为文化遗产点赞,为美丽中国添彩”“文化遗产千秋传承,保护弘扬万代受益”,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各地市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及文艺表演团体的作用,在城镇街区、乡村、校园、广场等地均举办了各具特色的非遗文化宣传活动,充分展示了地方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行动和工作成果,有力宣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惠及民生的举措成效和非遗产保护志愿者的先进事迹。活动的组织,进一步加强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的宣传普及,让全省人民充分感受到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使命意识。(来源:陕西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