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西藏
西藏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党组书记马如龙:青藏铁路也是一条文化路
发布时间:2006-08-25 14:36 来源: 编辑:汪淼
信息来源: 2006-08-25

    文化传播网(曲晓燕 周志军):七月的拉萨,因为青藏铁路的通车而显得格外不同。此时的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党组书记马如龙也因之繁忙了许多。“青藏铁路不但是藏族人民的幸福路,也是一条文化路。”面对记者“青藏铁路的开通会给西藏文化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的提问时,马如龙的回答一语中的。

 

    《文化产业周刊》:青藏铁路已经正式投入全线运营,您认为青藏铁路的开通对西藏文化发展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给文化工作带来什么样的问题?

 

    马如龙:青藏铁路通车,是西藏各族人民乃至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对西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对西藏文化发展的影响也是长期、深刻和多方面的:既对西藏的文化加快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对西藏地区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然,也是对目前西藏地区文化基础建设、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的严峻考验。

 

    根据西藏自治区有关方面预测,青藏铁路通车后来藏观光旅游的中外游客将逐年增加,2006年预计比2005年增加60%左右,约达到280万人次。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内涵,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价值实现方式。进藏旅游者渴望了解神奇独特的高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更渴望得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体验,是新增的重要文化消费群体。这必然对西藏地区的文化发展尤其是文化产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是将有力地拉动文化内需,扩大文化市场的需求,推进市场迅速扩展。目前,西藏地区总人口仅有270余万人,其中城镇化率不足20%,能经常进入市场进行文化消费的人十分有限。而每年280多万游客的加入,相当于文化服务受众面扩大一倍,服务对象的总人数翻了一番,这对人口少、城市化、市场化程度差,市场建设相对滞后的西藏文化经营服务能力是一个严峻挑战。当然,市场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必将有力地推进市场迅速扩展和艺术生产力的快速增长,这是西藏文化发展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二是文化消费主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大批文化市场消费群体的加入,使西藏地区文化消费主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对文化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及文化活动方式和内容等带来极大的影响,将有力地推进西藏地区文化从单纯服务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是文化市场巨大的供求缺口和发展空间、利润空间,将强烈地吸引区内外文化资本和经营实体加入到文化经营行列。

 

    四是文化旅游业的迅速兴起,为加快西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更好地整合文化资源,充分发掘文化资源优势提供了载体。

 

    五是铁路开通后将大幅降低文化进出藏成本,进一步促进西藏地区文化的对外开放和交流。一方面能使更多的人体验到西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扩大西藏文化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将有利于西藏文化更广泛、更丰富、多渠道、宽领域地吸取兄弟省市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提高西藏地区的文化生产力以及文化产品、服务的水平。

 

    《文化产业周刊》:青藏铁路开通后,在加快西藏文化发展的同时,会不会也给西藏文化工作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和问题?

 

    马如龙: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青藏铁路的开通,对加快西藏文化发展的影响主要是正面的、积极的,但是,也会给文化工作带来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更高的要求。例如青藏铁路的开通,大批文化消费群体的加入,会使西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中本来就普遍存在的经营实体少、规模小,适合进行商业性演出的文艺作品少、精品剧(节)目少、西藏本地特色工艺美术品少,经营能力差以及无展览场地、缺演出场所等问题变得更加突出。这些都会使得我们的文化综合服务能力,特别是部分文物景点的接待能力一时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求。

 

    再比如西藏地区文化市场巨大的供求缺口,将会吸引大批区内外社会文化资本和民间文化实体加入到西藏文化经营行列。但是,在文化市场迅速壮大的同时,各种不正当竞争,以及非法经营行为等也会应运而生。“扫黄打非”的任务以及文化市场管理任务更加艰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队伍建设滞后问题更加突出。

 

    《文化产业周刊》:西藏文化部门将如何应对形势变化,适应青藏铁路通车后西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准备采取什么对策?

 

    马如龙:首先,各级文化部门对形势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认清机遇、珍惜机遇,才能把握并切实抓住这一重大的历史机遇。

 

    目前西藏文化正处在全面加速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重要机遇期,尤其是文化产业正面临着结构调整、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然而,我们的管理方式、运行机制、工作方式方法,包括我们的文化产业管理体系、政策体系、文化设施条件、文化经营队伍等方面,都有许多与形势发展变化不适应的地方。要抓住机遇,就必须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深入改革,大胆创新,努力提高文化的综合服务能力,尤其是要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提高文化的经营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对文化的需要。为适应青藏铁路通车西藏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十一五”期间我区要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管理机构,积极培育发展文化市场经营主体,努力建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供求基本均衡的文化市场经营体系,努力打造一批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有影响的特色文化品牌。同时要充分动员和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继续办好每年“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和各地市特色文化艺术节庆活动,充分利用拉萨雪顿节、日喀则珠峰文化艺术节、山南雅砻文化艺术节、林芝大峡谷旅游文化节、昌都康巴艺术节、那曲恰青赛马艺术节、阿里象雄艺术节等区域性特色艺术节以及各个旅游黄金周等有利时机,集中推出大批具有各地本土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产品和服务,为中外游客提供藏民族文化大餐,树立地方文化的良好形象,打造西藏文化旅游特色品牌,使其成为中外游客体验、享受藏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

 

    《文化产业周刊》:针对青藏铁路通车的情况,西藏文化部门近期有什么具体的安排和打算?

 

    马如龙:为适应青藏铁路通车和根据西藏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实际,近期我们着手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文物景点的保护管理和对外开放。各文物景点,尤其是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四地市旅游干线上的重要文物景点,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都在积极加强安全防范工作,进一步健全落实安全防范工作责任制和安全防范工作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安防消防设备及各种监控设施,积极整治、优化、美化环境,进一步调整完善接待方案和管理制度,充实加强接待机构或力量,加强与接待工作相关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整体接待服务能力。

 

    二是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今年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前,已集中力量对文化市场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整顿。通过整顿,一是基本消除了各种安全隐患,进一步建立完善并落实各种文化娱乐场所安全消防责任制,配备了安防消防设备的人员,全面提高我区文化娱乐场所的安全防范能力;二是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特别是达赖集团利用文化市场进行的各种文化渗透和破坏活动:严厉打击各种反动、淫秽、色情、迷信、暴力等内容的非法书刊和音像制品,有效遏制各种走私、盗版侵权猖獗势头;坚决查处各种文化经营欺诈、强买强卖等违法经营行为,积极维护市场经营秩序,整顿规范各种经营行为。同时,通过清理整顿,进一步建立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和市场监管机制,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适应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三是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开发商业性演出活动,打造旅游演出市场,适应旅游业迅速发展和各类旅游者的需要。我们将充分整合利用我区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积极推出一批具有西藏各地民族特色的文艺演出。

 

    《文化产业周刊》:布达拉宫目前旅游参观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准备采取什么具体办法和措施加以解决?

 

    马如龙:一是要通过适当减少殿堂开放数量、加快参观时间、减少游客在殿堂内的停留时间等限制办法,控制文物景点内的人流量,确保文物的安全,适当增加每天参观人数;二是通过进一步延长开放时间,调整参观路线,调控重点危险部位单位时间内的人流量,让散客临时组团采取专人引导等办法,在确保文物主体建筑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安排尽可能提高文物景点的接待能力;三是加紧对布达拉宫雪城的维修,争取尽快对外开放,以减轻布达拉宫主体参观压力,满足游客参观需要;四是拍摄制作布达拉宫数字影视片,每天在雪城中播放,满足游客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