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四大创新工程”筑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堤坝
发布时间:2018-01-19 10:56
来源:西藏自治区文化厅
编辑:杨倩
信息来源:西藏自治区文化厅 2018-01-19
近年来,西藏林芝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通过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文化稳民四大创新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力推动了林芝文化繁荣发展。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落实投资1.93亿元,改扩建市群艺馆、博物馆、图书馆“三馆”并因地制宜地开展阵地服务。目前,共有建成各类文化馆站61个,其中一级馆1个,二级馆2个,三级馆1个,占全区等级文化馆(站)的28.6%。开展常态化公共服务活动达22种,免费开放22800余小时,常态化的文艺比赛、阅读竞赛、展览展示等活动达74场次,参与人数2.8万人次。市图书馆流通人次预计达1.78万人次,外借册次预计达7800册次,新增借阅证预计180个。按照“八有”标准,投入资金210万元,完成首批7个公共文化示范乡镇创建工作。
大力实施文化乐民工程。全市县(区)80个文化广场开展活动3500余场,参与人数达30余万人次。以“县民间艺术团文艺八进”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各级文艺团体年开展文艺下乡300余场次,观众9.2万余人次,专业艺术团队演出覆盖61.3%的行政村。举办了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雅鲁藏布生态文化旅游节等区域特色品牌活动,举办“爱我林芝、歌唱林芝、繁荣林芝”等歌舞比赛和工布新年专场演出等一系列活动,实现了“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演出、节庆有专场、年年有汇演”的目标。
大力实施文化富民工程。为推进文化产业和生态旅游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开展形式多样的“以文补文”活动,推进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向游客开放,接待游客8余万人次,实现收入400余万元;各类文化企业带动当地农牧民就业1800余人,增加农牧民收入2200万元。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主体壮大,带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大力实施文化稳民工程。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高度,大力宣传《非遗保护法》、《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全面深入开展了清理和打击十四世达赖集团“藏独”反宣渗透专项行动,围绕“扫黄打非”四个专项行动以及“净化专项行动”部署,按照取缔非法、控制总量、加强监管、完善自律、创新体制的要求,严把前置审批关,切实加强对网吧的整治和管理,全面实现上网人员有效证件的核实登记。在各营业性演出场所建立节目内容审查制度,对营业性演出场所的演员进行资格审查,做到持证上岗,与全市78家歌舞娱乐场所,签订责任书,对194名演员办理了演员证。成立了网吧管理协会,稳步推进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