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10月31日专电(王朝霞):位于古丝绸之路上的甘肃省安西县,经考古研究人员近年来的普查、勘测和搜寻,每年都新发现新的古城址。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研究人员经过研究整理于29日确定,迄今为止,在安西县共发现历代古城遗址达55座,其种类之多、形制之全、形式之丰富在全国少有,成为全国保存古城遗址最多的县之一。
甘肃省安西县自2004年进行大规模文物普查后,至今考古人员发现的古城遗址中,有汉唐城址28座,清代城址27座,从规模最小的障城到规模较大的县城、乡城,一直到规模最大的州城,种类十分丰富,城址涉及到行政、军事、文化、民居等众多方面。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琐阳城,其历史沿革达1000多年,从汉代设计一直延续到明代中叶废弃,完好地保存了我国州郡一级城址的军事防御系统,周围完好地保存了古代灌溉渠道,有干渠、支渠、斗渠,纵横交错,以及密集的古代民居遗址,在全国十分罕见,具有很高的学术考证价值。
甘肃省安西县博物馆会同敦煌研究院、甘肃省考古所、西北师范大学等有关专家,经历了5次搜寻,终于找到安西县民间传说中的汉代巴州古城——广至县城,其中发现了大小不等的隔城遗存,是我国有城邑记载以来的最早的隔城实物资料;发现的西夏时期的坛城遗址,是目前我国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藏传佛教城址之一,其形制十分独特;发现的汉代潘家庄古城,规模宏大,长宽分别为300多米,接近汉代县城的规模;还发现了史书上没有记载的汉胡老古城等。这些城址为研究我国古丝绸之路和甘肃省河西走廊历代行政、军事建置、城址兴废变迁、生态环境演变等提供了珍贵而丰厚的实物资料。
上一篇: 上海图书馆亮出国宝碑帖孤本 |
下一篇: 新疆和田博物馆开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