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楼山出土的石器上有全省最早的刻画符号
柱洞是新石器晚期的产物
音楼山出土的鲨鱼骨
新华网:戴在泉州头上的史前遗址“贫困户”帽子终于摘掉了!昨天,晋江流域考古调查工作全部结束,泉州目前拥有史前遗址的数量增加到140处,较以往调查结果总和增加了90%以上,可以说,晋江流域拥有的史前遗址与福州地区持平,作为福建省中部沿海地区的代表,占到了一席重要地位。
据了解,由省文物局、福建博物院、厦门大学、泉州市文物局四家单位组成的考古调查队队员们,从沿海一路走到山区,足迹遍布除德化以外的所有县区市。野外工作从今年5月13日开始至9月底经历了4个阶段,调查范围包括97个乡镇(包括街道),占晋江流域共128个乡镇(街道)的70%。
“位于惠安的音楼山是目前晋江流域所有调查的遗址中最重要的遗址。”这是专家给音楼山的定义。清理是从8月23日到9月10日之间进行的,只对音楼山遗址进行小面积试掘,主要考虑到遗址的重要和将来进行较大规模的正式发掘需要。试掘选择边缘地带的三个地点,共82平方米,底层分6层,遗迹有属于青铜时代的灰坑,和属于新石器晚期的柱洞等2项,个别石器、骨器,还有少量能够反映当时居民生产和生活的陆生和海生动物骨骼和贝壳,另有一些带有明显夹棍痕迹的烧土块,完整器物很少。
晋江流域考古调查队队长、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兆善介绍说,泉州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经历过三次文物普查,但形成的文字资料很少,能够为后人所借鉴的也不多,所以造成了人们对泉州早期的历史了解得很少。经过此次调查,也许还有遗址没有被发现,但泉州古人类遗址的分布格局及规律也基本清晰了。
丰富的古人类遗址填补了泉州史前史空白,为今后研究的深入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为文物保护奠定了基础。调查材料最终将被编入《福建省文物地图集》,明年调查报告也有望结集出版,已发现的珍贵遗物也会提交博物馆作收藏与展览。
上一篇: 深圳:交谊舞走进普通人家在社区里翩翩起舞 |
下一篇: 著名爱国人士李宗仁一批珍贵遗物赠与桂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