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焦点新闻
焦点新闻
一座战国时期中山国的军粮仓 在河北灵寿县重见天日
发布时间:2005-11-03 13:04 来源: 编辑:kuaner
信息来源: 2005-11-03
    新华网(赵丽肖 路路):经过半个多月的挖掘,一座战国时期中山国的军粮仓于近日在河北省灵寿县重见天日,考古工作者称,这种军粮仓在中山国考古中还是首次发现。

    这座军粮仓发现于上世纪70到80年代发掘的“神秘王国”中山国都城灵寿古城以东约10公里处。2000多年前,这一带是中山国的军事防御区,用于守卫都邑。这座军粮仓像一口巨型深井,从地表到井底共有两层,约13米深,直径约4.5米,从上到下渐渐缩小。粮仓周围墙壁从上至下嵌有8组绳纹陶圈,每个陶圈约高0.8米,用来防塌防潮,考古工作者说,过去国内考古发现的陶圈最高只有不到0.5米。

    石家庄市文物研究所考古队队长兰保东介绍说,发掘中,并没有在粮仓里发现粮食之类的东西,因此考古人员怀疑粮仓建好之后从未使用过,很可能是还没来得及启用,中山国就灭亡了。考虑到它所处的特殊位置和曾经驻扎过军队,河北省及石家庄市考古专家反复论证后,将其定性为战国时期的军用地下粮库,对研究我国古代军事史有参考价值。兰保东说,根据周围土质判断,这一带应该不止一座粮仓。

    文物部门对这个古粮仓进行了回填保护,将适时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并计划于明年组织力量对该遗址开展进一步调查。

    中山国是战国时期白狄族鲜虞氏建立的国家。其疆域虽小,武力却很强盛,地位仅次于七雄,为“千乘之国”,史料称:“以其城中有山故谓之中山”,约公元前3世纪末被赵国所灭。因史料记载极少,中山国曾被称为“神秘王国”,直到上个世纪中山国考古取得重大发现。中山古城遗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