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李焱):作为首届(张家港)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节一部分的“伟大的遗产――长江流域民族民间文艺主题展览”今天下午在张家港博物馆开幕。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向云驹,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民协主席陶思炎、中共张家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汉忠,副市长杨芳以及来自西藏、青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代表出席了开幕式。
李汉忠在开幕式上致辞说,为了展示和交流长江流域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表演艺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发展,多年来,张家港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不遗余力地推进文化强市战略,相继启动并实施了文化设施建设工程、文化精品打造工程、文化产业培育工程和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他表示,希望通过这次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表演艺术主题展览,为全市人民提供一道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进一步增强城市文化底蕴,丰厚城市文化内涵,推进张家港各项文化事业在更高平台上实现新的飞跃。
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向云驹,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民协主席陶思炎分别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并为展览剪彩。开幕式由张家港市副市长杨芳主持。
本次长江流域民族民间文艺主题展览由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和中国民协、省文化厅、省文联联合举办,集中展示了长江流域具有浓郁民族情调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文艺表演艺术的实物(如服装、饰品、面具、脸谱、道具等)及音像资料。其中,花腰彝、景颇、土家、藏、苗等少数民族的歌舞戏剧服饰、面具以及被誉为“中国第一龙”的铜梁大龙,使观众大开眼界。
在这次展览上,沿江各省(市、自治区)分别选送2个项目资料展出,张家港市周边县(市)分别选送1个项目资料展出。各省(市、自治区)送展项目均为列入省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或正在申报省以上保护名录的项目。各周边县(市)送展项目是列入地级市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或正在申报地级市以上保护名录的项目。每个送展项目资料包括2套表演服装(含饰品)和1套道具,1套该节目的内容介绍和1套原始文字资料、音乐资料,3至5张反映该项目全貌的照片。参展资料由张家港市集中设计、编排,统一布展。展出结束后,通过协商,由张家港市统一收藏。展出预计将持续到11月18日。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类古代的四大文明都是由大江大河孕育而生。近几十年来,随着考古发掘和发现的增多,关于中华文明发祥的研究,成果叠出,不断改写中国文化史和文明史。在人类起源、中国文明花开南北、中华文化群雄并起这样三个伟大的历史转折中,长江流域文明无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几千年间,沿长江两岸,形成了享誉古今的巴蜀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在中国地域文化中大放光彩。有史学家认为,中华文明应该统称为两河(长江、黄河)文明。
位于长江入海口的江苏张家港市委、市政府,从长江之尾一路溯源而上,放眼整个长江流域,决定举办长江流域民族民间文化展览展演和专家论坛。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意和创新,是张家港人在长江流域文明上做出的新文化篇章。
据悉,张家港市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还雄心勃勃,将在此基础上,经过几年的努力,筹建“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表演艺术博物馆”,如果这一计划得以实现,对于保护长江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不凡。
上一篇: 广东:多元化资本助力文化产业 |
下一篇: 长江流域民族民间文艺过街巡游今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