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记者陈济朋):10日上午,四川省“文化列车”同心艺术团在木里藏族自治县进行了凉山之行的第一次献演,需要观众参与其中的口技和小品成了当天演出的最大亮点,文化列车也成了双向互动的桥梁。
同心艺术团汇集了来自不同单位的70多名演员,其中包括不少“名角”。他们10日上午在木里县露天体育场搭台献艺,演出了民乐、民歌、舞蹈以及口技、川剧、小品、杂技等拿手好戏,赢得阵阵掌声。口技演员的演出惟妙惟肖不说,而且能够根据台上和台下情况即兴发挥。歌唱演员和魔术师也不时从台上走到台下观众中间。
记者看到,台下一名玩耍的女童在舞蹈节目时间不由自主地跟着节拍起舞。在凉山州知名度相当高的李永玲扮演“中江表妹”,“插科打诨”,还请来当地群众配合表演,连台下献花的小娃娃也成了她打趣的对象,把演出气氛推向高潮。用她的话说,就是“好玩”。
当地居民也给艺术团不少欢乐。艺术团成员9日到达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当晚没有直奔主题献演,而是先在县体育场实实在在当了一回观众或“学生”。数百当地人手拉手围成圈的“锅庄”不断行进,好似又一个“文化列车”。
跳舞的当地居民把刚刚来到的年轻演员拉进来。两名艺术团成员一边看着老乡民族服装下的的舞步,一边不由自主地跟着人圈移动。一些围观的居民注意到了这些,友善地看热闹。狂欢的气氛高涨起来。
当地老乡说,木里县体育场几乎每天晚上如此热闹。
木里藏族自治县1.3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聚居着17个民族,各民族文化精彩纷呈。活泼奔放的藏族“锅庄”舞蹈是当地人的最爱之一,几乎每天傍晚,数百、乃至上千人聚来跳舞,当然还有许多人围观。
从四川“文化列车”第一次出行至今已经7年。四川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杜江说,“文化列车”每年前往全省各地的农村、工厂、矿山、工地、军营,还有村寨山乡、老区城镇和高原草地,已经成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之一。
艺术团在木里演出结束后将赶往盐源,准备11日的演出,他们要在9天内在不同地点演出10场,大多数时候可能半天演出,半天赶路。
上一篇: 河南率先设立文化遗产日 70处景点免费开放两天 |
下一篇: 河南省将举办首届“文化遗产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