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焦点新闻
焦点新闻
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在广州圆满闭幕
发布时间:2005-11-17 12:57 来源: 编辑:kuaner
信息来源: 2005-11-17
    广州文化信息网:11月16日晚,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闭幕式暨颁奖音乐会在广州星海音乐厅隆重举行。至此,本届金钟奖在广州圆满落下帷幕。国家、省、市有关领导以及国内外嘉宾与现场1300多名观众一起观看了当晚的演出。

  在音乐会正式开始之前,组委会对比赛表演奖、终身成就奖和作品奖进行了颁奖。组委会主任、中国音协主席傅庚辰和组委会主任、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分别致辞。音乐会的节目主要由本届比赛新鲜出炉的声乐、古筝和大提琴获奖选手的拿手好戏以及部分评委的精彩节目组成,由广州交响乐团担任协奏和伴奏,可谓新星灿烂,精彩纷呈。选手们将获奖后的自信与喜悦融入到音乐之中,以动人的旋律、高超的技巧倾倒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充分展示了金钟奖获奖选手的实力和水平,使闭幕式与颁奖音乐会的荣誉性和艺术欣赏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加复赛的147名声乐、古筝、大提琴选手,一周以来在广州进行了激烈的角逐,本届金钟奖所有奖项包括荣获荣誉奖6位德高望重的老音乐家、获得作品奖11部作品和获得表演奖的22名选手均已正式公布,并在当晚进行了颁奖。评出作品奖金奖1人、银奖5人、铜奖5人。表演奖金奖4人、银奖7人、铜奖11人。在中国文联、中国音协、广州市委市政府的精诚合作下,本届金钟奖取得了圆满成功。据不完全估计,本届金钟奖共吸引了约20万人参与了30比赛和40多场各类文化活动。本届金钟奖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围绕“民族之声、音乐盛会、人民节日”的目标,把金钟奖办成了一个特色鲜明、权威性强、群众喜爱、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音乐界盛事。本届金钟奖特色更加鲜明,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五大亮点擦亮了金钟奖品牌:亮点之一是金钟奖成中国音乐界全国性综合性专家奖。今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对全国性文艺奖项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顿,解决了各类奖项过多过滥的问题。金钟奖在这次清理整顿中不仅得到保留,而且进一步得到加强,从明年开始改为每2年一届,逢单年举办,前景更加广阔,权威性、专业性更加突出。如在奖项设置上扩展了,过去表演奖一般是民乐一项,西洋乐一项,今后计划每届中民族器乐设2至4个比赛项目(包括组合),西洋管弦乐设4至6个乐器比赛项目(包括组合),使民族器乐和西洋管弦乐中的主要乐器每4年都将有比赛的机会,比较符合新人辈出周期的实际;并逐步把合唱、流行音乐、音乐理论和评论等方面纳入比赛和评选范围,从而充分发挥金钟奖作为全国性、综合性专家奖的优势,涵盖音乐门类的各个方面。

  亮点之二是选手入住寻常百姓家。为了发动更多的市民关注金钟奖,主办方以“志愿参与、双向选择”为原则,首次组织、发动市民志愿家庭接待选手,让金钟奖不仅落户广州,还让选手住入寻常百姓家。市民踊跃参与,共有50多户家庭报名,选手报名也较为积极。通过精心筛选,组委会最后选定了12户家庭。这些被确定的家庭主人分别来自医生、公务员、教师、职工、企业经理等各行各业,都有良好的家庭气氛,家庭成员和谐相处。组委会办公室对这些家庭进行了培训,并为入住的选手、随员购买了保险,接待家庭和选手之间还签订了协议。入住的13名选手来自全国各地,大部分是著名音乐学院的学生。这一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是金钟奖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体现,新闻媒体给予了大量的报道,中国音协主席傅庚辰也被热情好客的广州市民所深深的感动了,并专门到这些家庭探访,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特色,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亮点之三是举办了一场意义不同寻常的专题讲座。11月8日下午在市委礼堂,以市委名义举办了一场面向全市副局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的专题讲座,邀请著名的音乐家、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教授主讲。以“音乐文化与和谐社会”为主题,生动形象的示范式讲座,既是一场高水平的讲座,又是一场专业的音乐会。通过这场讲座,形成了领导干部带头听讲座的良好氛围,带动全市人民学习音乐、关心金钟奖,共同建设“音乐名城”和文化广州。

  亮点之四是在金钟奖活动中增加了出版著作的内容。由中央音乐学院与广州市文化局合作,编撰出版《马思聪全集》第二期工程。这是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一步丰富我国音乐艺术宝库,促进马思聪音乐研究和开发利用的举措。《马思聪全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最终成果包括有乐谱、文字资料、图片、音像制品出版物等,从2004年至2007年分三期完成,其中第一期的合作项目已经如期完成,第二、三期出版工程也已签订协议。

  亮点之五是中国音乐金钟奖组委会办公室和广州日报社联合举办了参赛选手“最受观众欢迎奖”评选。本届金钟奖比赛中,哪位选手最具“人气”,由观众去评价。观众通过填写“金钟新星”观众评选表,或在金钟奖网站上投票,在进入半决赛的选手中选出最喜爱的选手。这一举措得到了市民的热烈欢迎与广泛参与。金钟奖组委会办公室根据投票结果评选出了声乐、大提琴和古筝“最受观众欢迎奖”各三名,分别奖给金钟奖纯银镀金胸章两枚,并在报纸上刊登照片和个人资料。还评出金钟奖“金耳朵”10名,评选意见与专家评选结果最接近的观众获得了此殊荣。“金耳朵”们还获得11月17日晚在中山纪念堂上演的“金钟新星”门票3张及下届金钟奖免费观摩资格。

  亮点之六是由广州文化局精心策划、创作上演了一台大型当代都市原创音乐剧《星》。这部策划多时的大型音乐剧《星》,是广州有史以来的第一台大型都市题材原创音乐剧。 创作演出音乐剧是广州进行的一次大胆的艺术尝试,打造具有本土特色和时代感相结合的作品,藉此剧来引领中国音乐剧创作与市场化运作的潮流,为中国的音乐剧创作演出奉献最有价值的音乐剧作品。该剧自11月9日——16日在广州友谊剧院与金钟奖同期上演,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二、营造了“五年小庆”的金钟节日氛围。为了纪念金钟奖永久落户广州,增添“五年小庆”的气氛,组委会历时两年专门设计铸造了一座纪念金钟。金钟以古编钟为基本外型,高1.14米,重800公斤,铜体镀金,能够发出乐音。组委会策划了欢迎酒会、开幕式音乐会、两场公众论坛、10场专题音乐讲座、闭幕式暨颁奖音乐会、“金钟之星”音乐会和“金钟新星”音乐会、群众性音乐文化活动、第三届羊城新秀歌手大赛等10项系列活动来烘托五年庆典的氛围。第五届金钟奖宣传工作在集中轰炸的基础上,铺排更加有序,策划更加精细,宣传更有深度,在知名度提升的同时,也更加注意美誉度的提升。中央电视台、中国人民广播电台对开、闭幕式进行了录播,省、市电视台联合直(转)播开、闭幕式以及声乐决赛,省市电台也进行直(转)播;各协办媒体纷纷开辟专栏,每天跟踪追击、深度报道;来自首都的各新闻媒体不辞劳苦、频繁发稿;大洋网还在网上开辟论坛,专访了组委会领导。宣传策划组为了保证媒体有足够的“料”,专门从暨南大学、星海音乐学院等高校招来10多名研究生、大学生到新闻中心实习,分头进行采访、撰写稿件,为新闻媒体提供各方面的线索和材料,提供周到的服务。为了迎接本届金钟奖的举行,广州投放了大量户外宣传广告,包括 270块城管聚焦广告、120块公共汽车候车厅灯箱广告、64块地铁站台广告、20块大幅户外工商广告牌、7块机场广告牌;还有15条公交线路的共125辆车的车尾广告,3万张出租车折页广告,在全市文化场馆张贴了3000张海报,还专门印制了5万册《金钟奖普及读本》。协办媒体也投放了一定的公益广告,并不断地推出金钟奖有关报道。全方位的宣传,使羊城处处现“金钟”,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使金钟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所有围绕着金钟奖的一系列宣传活动,各种普及性的讲座、论坛,都体现出金钟奖的一步步成熟和发展;走在广州的街上到处都能看到金钟奖的宣传广告,处处都能感受到金钟奖五年小庆的热闹气氛。

  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推出了一批新人、新作,表彰了一批为中国音乐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老一辈音乐家。金钟奖以中国音乐界最高奖项的地位和影响,每一届都吸引了高水平选手和权威评委的参与。今年选手的水平较前几届又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声乐评委金铁霖说,选手整体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不管是美声,还是民族、通俗,争夺都很激烈。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大提琴评委朱亦兵说,此次比赛反映了现在全国大提琴教学、培养年轻人才的高水平。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古筝评委何占豪认为,这次比赛无论从技巧还是从作品内容、演奏方面,都达到了很高水平。有些尖子选手,一上台就有一股艺术家的风范。这些脱颖而出的金钟奖获奖选手,将成为中国音乐界的栋梁之材,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公开、公正、公平的评审工作演绎了金钟奖的权威。本届金钟奖的初评从程序、规章制度到组织实施都非常的严谨、规范,评审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大家非常具有使命感地“较真”,评奖中,其中两次由于不尽相同的意见,评委们除了打分外,还进行了投票表决。首先评委的构成是按照严格论证、制定的原则选拔的,金钟奖的评委都是业界的绝对权威专家,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考虑到了各学术流派代表的平衡;注意考虑了各院校、院团和各地区的广泛代表性和整体平衡。在复、决赛阶段,因为演奏、演唱选手更多地在于艺术层面的竞争,所以表演专业的评委中除演奏家外,兼顾考虑了其他相关专业评委;评委的年龄构成考虑了老中青的年龄结构;初评和复、决赛评委基本上是分开的不同评委;在作品奖评选时,评委实施了回避原则。此次无论表演奖、还是作品奖的评审,都是“匿名”的评审,评委丝毫不知道是谁演奏的或者谁的作品,只能针对录音做出判断。表演奖评委的学生落选不稀奇,一些著名音乐学院的院长级领导、大专家、名教授的作品落选也不是个别现象,而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学生的作品反而得到了国内一流专家评委的认同。对此,评委一致认为:如果没有评审中严格、规范的操作,这种结果是不可能出现,表明评选工作公正、公平,使各种作品以外的因素降到了最低。 

  五、培养了市民欣赏高雅艺术的良好素养。本届金钟奖共有30场比赛在广州星海音乐厅和红线女艺术中心赛场同时进行,所有的比赛场继续实行免费凭票观摩。从比赛现场来看,免费观摩比赛的秩序更加井然。在比赛之前,组委会认真做好引导工作,在赛场明显位置张贴观摩须知;每场比赛开始时,都播放观摩注意事项。观众们都非常自觉地遵守赛场要求,选手在演奏、演唱时,场内非常安静。表演性的比赛,台上台下的互动和交流对选手们水平的发挥非常重要,座无虚席的观众、恰到好处的掌声,使选手们将音乐艺术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仿佛忘记了是在参加比赛,而是在音乐会上表演。从他们的脸上,我们看到了受尊重、被欣赏的自信目光和神情。有序的观摩,与科学的票务工作分不开的,组委会办公室在观摩票的赠送方面,可以说是颇费苦心。本届金钟奖首次试行网上抽奖赠票,扩大群众参与面:一是登记申请赠票面广阔。网上申请赠票的点击面遍布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的观众都有参加,其中以珠三角地区的观众最为踊跃。二是登记申请赠票以青少年居多,一些还没取得身份证的少年儿童,要求家长或亲戚朋友借给身份证上网申请。三是外来工踊跃上网登记申请。特别是在珠三角地区打工的工人,通过在网吧上网登记申请要票,他们在留言版上说到,知道有机会免费获赠观摩票,从而走进高雅艺术殿堂真是太高兴了。据统计有6400多人登陆网站登记申请,通过随机抽出2000人中奖。11月7日上午,领票的人群在红线女艺术中心井然有序地完成。整个比赛期间,市民参与性强,上座率达到了90%以上,尤其是决赛赛场,观众更是场场爆棚。

  本届金钟奖在后勤、接待、安全保卫、赛务组织和演出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周到、细致、规范。广州对于金钟奖的成熟而又成功的运作得到了领导、嘉宾和选手们的一致认可,普遍表示满意。总之,在一个多星期里,不仅让评委、嘉宾和选手们充分感受到了广州人对音乐的钟爱和热情;而且广州的市民对于金钟奖的成功举办也是交口称赞。可以说,金钟奖已经在广州深深的扎下了根,并正在开花结果!相信随着金钟奖的健康成长,广州建设“音乐名城”的目标必将早日实现,中国音乐事业将取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