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化产业工作会议综述 |
2004年11月16日至19日,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会议在深圳召开。这次会议是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强调发展文化产业、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我国文化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的形势下召开的。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出席会议并讲话(相关内容见11月19日本报一版《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会议在深圳举行》),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作了工作报告。来自全国文化系统负责文化产业工作的12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工作会议是我国文化产业领域首次召开的全国性专题会议,对于总结和推动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求真务实 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在题为《解放思想 求真务实 努力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工作报告中,孟晓驷从“我国文化产业所面临的形势、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今后一个时期文化系统文化产业的主要工作和任务”三个方面全面回顾、分析和展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于当前我国文化产业所面临的形势,孟晓驷首先在报告中指出,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运动,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知识经济与创意经济的浪潮,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创意产业迅速崛起;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准备了充分条件;世界范围内文化产业的崛起和日趋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也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孟晓驷在报告中从几个方面做出了分析。她强调指出,党的十六大明确将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战略任务,把发展文化产业从部门行为上升成为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给予文化产业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使我国文化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关于今后一个时期文化系统文化产业的主要工作和任务,孟晓驷在报告中提出,首先要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产业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产业应运而兴,使整体文化建设产生了积极的裂变,由过去单纯的福利型文化事业变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个方面。由于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得以廓清,文化事业的公益性日益凸现,除自身需要不断增强活力外,还呼唤着政府不断加大投入;而文化产业作为精神文明建设新的方面军和经济发展新的高地,终于与文化事业一起以主角的身份迈进了文化建设的新时代。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不仅要把文化产业放在整个文化建设的全局上加以研究,而且应当置于整个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战略高度加以研究。要健全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把发展文化产业工作从部门行为上升成为政府行为。要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落实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努力把文化产业工作从部门行为变为社会各界的共同行动。 其次,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增强文化产业活力。必须加快文化体制创新,努力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当前许多国有文化单位缺乏生机活力,艺术生产的计划性与艺术产品的市场性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面临着国有企业与文化企业的双重困境,这是多年来文化体制深层次矛盾的反映,应当通过深化改革逐步解决。要积极推动国有经营性文化生产服务单位的产业化进程,从转企改制入手,让它们卸下包袱进市场。同时要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造,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同时,要突破政策性障碍,为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按照《文化部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要求,进一步转变观念,开阔思路,把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资金更多地引入文化产业领域,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就实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孟晓驷指出,随着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和发展,对外文化贸易不仅是维护我国文化主权,保障我国思想文化独立的重要领域,而且已经成为对外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文化贸易逐步成为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渠道和方式。但是,与我国经济建设领域存在巨大的外贸顺差相反,我国文化建设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外贸逆差。这两者之间的巨大反差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对外文化工作的功能定位。我们要学习和借鉴经济领域促进对外贸易的政策和做法,更多地通过外贸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要将全国对外文化资源纳入一个整体,形成中央与地方、官方与民间、国内与国外整体联动的工作网络和战略布局,打造中华文化优秀品牌,发挥国家营销的整体优势。要充分研究世界贸易组织的游戏规则,广泛了解西方国家推动文化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对外贸易服务体系和政策体系,在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同时,宣传中国的国家形象,努力获取文化产品出口的外贸利润,逐步缩小文化贸易逆差,保障多出进好的原则得到切实贯彻,使我国从文化进口大国转变成为文化出口大国。 孟晓驷在报告中还就调整文化产业结构、提升文化产业层次,加快文化科技创新、提高文化产业科技水平,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加强宏观政策调控,发展区域文化产业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孟晓驷还强调指出,新世纪的前一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建设和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一定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不断开创文化产业工作的新局面。 热烈讨论 积极建言 孙家正部长的讲话和孟晓驷副部长的工作报告,在与会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在分组讨论中,代表们纷纷表示,这次全国性的文化产业工作会议开得非常及时,增强了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信心,明确了发展文化产业的路径。代表们还认为,孟晓驷副部长的工作报告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全面总结了全国文化产业工作,提出了今后的工作任务,具有前瞻性、学术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讨论中,代表们还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就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就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的问题,许多代表认为在完善文化事业建设经费政策的前提下,应当建立全国性的文化产业发展基金,通过支持文化产业项目的运作,达到培育文化产业微观主体的目的。在制定文化产业规划方面,代表们认为不能为规划而规划,而应当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列入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关于文化产品“走出去”的问题,许多代表建议,要充分发挥我国设在海外文化交流中心的作用,扩大文化贸易。来自贵州、四川、广西等中西部省份的代表,则在发言中提出应当处理好文化产业发展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系,通过将西部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来提升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 动态管理 发挥“示范基地”作用 在分组讨论和参加了文博会的相关活动后,文化产业工作会议于11月19日举行了闭幕会议,并进行了42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授牌仪式。孟晓驷副部长出席了会议并讲话,文化产业司司长王永章进行了会议总结。 王永章说,这次文化产业工作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研究如何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也是文化部设立文化产业司6年来,我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的一次全面回顾和总结。 王永章说,这次会议命名了42家单位作为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并推出了全国文化产业典型材料汇编,这些“示范基地”和典型材料各具特色,经验丰富,对增进交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以及促进各地文化产业工作有重要作用。对于“示范基地”文化部将实行动态管理,力求发挥其示范作用,培育和推进龙头文化企业的建设。他希望各地能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落实文化产业专门机构和人员,争取把文化产业发展列入当地“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并进一步贯彻落实《文化部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切实推动文化产业工作的开展。 |
上一篇: 中国向联合国递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批准书 |
下一篇: 文博会的今天 文化产业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