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25年,动员全国各艺术门类10多万专业人士参与收集、整理、编纂的10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终于完成了所有全部卷册的书稿。这一洋洋5亿多字、298部450册的宏大工程,“第一次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散落在民间的无形遗产转变为有形的文化财富”。
12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12个组织单位、67个省卷编辑部和127位个人,因在10部文艺集成编纂中的突出表现受到文化部表彰。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和中宣部副部长李从军、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覃志刚、国家民委副主任周明甫等出席大会。中国文联主席、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长、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总编委会主任周巍峙主持会议。
据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负责同志介绍,这一工程由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各艺术家协会等共同发起,从1979年开始启动,它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方面最大也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工程。25年来,全国十几万文化工作者,对中国浩如烟海的民族民间文艺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普查、挖掘和抢救,系统地收集了我国各地民族民间优秀文学艺术的基础资料和产生、发展、衍变的轨迹,整理、记述了各地民族民间文艺的面貌、特色和现状,以期全面反映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遗产。
10部文艺集成志书,按照统一规划、统一体例编纂,分别为“中国民间歌曲”“中国戏曲音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中国曲艺音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国戏曲”“中国民间故事”“中国歌谣”“中国谚语”和“中国曲艺”十大门类,每一门类按省分卷。这一工程被确定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并陆续纳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总体规划中。预计这套大型文献资料系列丛书将于2006年全部出齐。
上一篇: 全球藏品最多的中医药博物馆在上海开馆 |
下一篇: 文化进山乡 活动暖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