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十大要闻”评选活动颁奖仪式,今天上午在北京举行。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顺利实施,扩大该项工程的影响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良好氛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在京的新闻界、出版界、文艺界、教育界、学术界的领导及民间文化研究专家共同评选出了“2003——2004年度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十大要闻”。
会上,中国民协有关人士介绍了这次评选的标准和评选过程,有关领导为获得“十大要闻”的相关人物、事件及活动代表颁发了证书和奖杯。
本次评选入选项目为在全国范围内属于首创,对中国民间文化及其抢救程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事件、活动、成果和杰出人物。
被评选为十大要闻的是:
·河南省全面实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民俗影像专家樊宇民间文化遗产影像记录40万里行
·《中国木板年画·杨家埠卷》示范本问世
·《中国民俗志丛书·北京门头沟卷》普查完成
·西部民歌抢救行动传捷报
·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
·萨满文化保护体系初步建成
·首届抢救、保护和开发民间文化遗产县长论坛
·河北民协抢救武强年画古雕版
·赵文瑄捐资百万支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
据悉,根据“十大要闻”为主线制作的“凤舞神州——’2005中国民间文艺新春联欢会”特别节目将于春节期间在北京电视台一套播出。
背景资料: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民族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和情感的载体。当前,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面临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消失,民间文化生存环境急剧恶化。因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倡导和发起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旨在通过对民间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普查和整理,唤醒民众文化意识,普及优秀文化知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网络和一系列保护成果。
2002年,该项目被确定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2003年,又被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等有关部门纳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受到了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在各省先后成立了以省级主要领导负责的工程领导小组以及工作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现已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 “有特色”的北京奥运什么样? |
下一篇: 孙家正在文化部讲党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