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图书馆发现一批清代康乾年间书画文物
发布时间:2005-11-09 12:15
来源:
编辑:kuaner
信息来源: 2005-11-09
新华网(记者李泽兵):内蒙古图书馆近日在整理馆藏文档过程中,发现了一批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的书画,这些散落在古旧书籍、档案中的珍贵文物,经文物考古人员精心发掘重见天日。
记者在内蒙古图书馆中看到了这些书画文物,大致有七八件,其中最为珍贵的是一幅乾隆御笔亲书的绢本行书墨宝,诗文为“俗称三白涝,适当孟秋登。翌晨早定期,雨中因启跸。将谓偶行潦,跋涉何妨试。南望云势重,齐豫早廑意。由来才逾旬,方伯飞章至。七月十七八,霪霖日夜继。”上面有五方印,内容分别是德日新、惟精惟多、乾隆宝翰、连樵鉴赏、谢氏藏书画印。落款时间是丙午秋七月。据内蒙古图书馆民族地方文献部研究馆员忒莫勒介绍,丙午即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
记者看到,绢纸上有团龙图案,仿佛附在墨字上面。忒莫勒介绍,他们整理时也发现这个现象,后请文物专家鉴定,认为这些图案是皇室专用的,因为年代久远,印制图案所用的矿物质碳化才出现这种现象。
另一幅精品是康熙年间画家焦秉贞所绘四轴通景屏,每轴高130厘米、宽约47厘米。画面景象是北方地区狩猎和田园的景象,人物、动物、景物错落有致,生动自然。作品年代是康熙五十九年,即公元1720年。忒莫勒介绍,焦秉贞是康熙年间的宫廷画师,擅长西洋画法,绘制的人物、田园风景,曲尽其致。据史料记载,康熙时期焦秉贞奉诏绘制的耕织图有46幅。
据了解,这件绘画精品是1957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纳勒吐图捐赠给内蒙古图书馆的,捐赠人在画卷背面还写有鉴赏的钢笔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