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焦点新闻
焦点新闻
上海科学家用陶瓷“指纹”成功克隆南宋古瓷
发布时间:2005-06-10 10:15 来源: 编辑:hyxd
信息来源: 2005-06-10

    中新网6月9日电: 据东方早报报道,800多年前,南宋的工匠们在官窑内夜以继日地烧制陶瓷;而如今,我们的科学家们在实验室内再现了当时的工艺。记者8日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悉,该所古陶瓷实验室经过多年积累,建立了一个中国古陶瓷的“指纹”数据库。在经过对古代陶瓷制作工艺的成功还原后,一件件南宋官窑古陶瓷便被“克隆”了出来。

    掌握“指纹”能“克隆”古陶瓷

    温润而有光泽的陶瓷竟然也会有“指纹”?这并非天方夜谭,而它正是“克隆”古陶瓷的关键所在。据了解,陶瓷的“指纹”其实就是其内部的化学成分。古陶瓷实验室的吴瑞博士表示,由于每个年代和每个地方的陶瓷都有着其对应的元素分布特征,所以只要掌握了某种陶瓷的“指纹”后,便能够对其进行“克隆”。

    据吴瑞介绍,经过多年的积累,目前该实验室的数据库内已经包含了五大系列“指纹”。他们分别是:端庄精致的浙江南宋官窑,只占据几十年历史从而尤其珍贵的河南北宋汝窑,江西景德镇明清官窑青花瓷,国际上享有盛名的浙江龙泉窑,还有作为中国瓷器发源地的浙江越窑。

    “指纹”数据库中包含了五大类古陶瓷中所含有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而目前实验室能够“克隆”的仅是南宋官窑古陶瓷。

    不涉及商业用途 能用于克制“商业克隆”

    乾隆粉彩花蝶纹如意耳尊,3304万港元;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4404万港元……这些以前被拍卖的古陶瓷价格令人咋舌。但新的仿制技术会不会影响古玩市场呢?对此,古陶瓷实验室表示,他们“克隆”南宋官窑的目的只是为了重现古陶瓷的制作工艺,并不涉及商业用途。

    据介绍,在建立“指纹”数据库的过程中,实验室获取了大量古陶瓷内所含微量元素的信息。由于微量元素在古陶瓷中的含量只有百万分之几,所以几乎不可能将其完全复制。而根据每种古陶瓷内微量元素的特征分布,便能更为准确地把赝品揪出来,更有效地克制社会上越来越高科技的“商业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