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乌鲁木齐7月11日电(记者 王瑟 通讯员 程勇 ):用喜忧参半来形容目前的新疆康家石门子岩画可谓是十分恰当的。喜的是,国家投入的100万元用于保护康家石门子岩画的专项资金早已在6月中旬到位,这让长久以来一直为这些岩画的未来担心的人们长舒了一口气;忧的是,由于抢修难度太大,新疆和昌吉回族自治州文物管理部门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维修单位,眼看着康家石门子岩画维修工作无法进行。
位于新疆呼图壁县西南75公里处的天山之中,有一处天山塞种人遗留下来的,距今3000多年的岩画。岩画画面长14米,高9米,面积126平方米,画面有数百个大小不等的人物形象,大的高达2米,小的不到20厘米。岩画中男性浓眉大眼,阔嘴,高鼻,显示男性的剽悍与粗犷;女性苗条、婀娜多姿。它对研究原始社会史、原始思维特征、原始巫术与宗教、原始舞蹈、原始雕刻艺术及新疆古代民族史等都具有重大的价值。
近年来,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康家石门子岩画毁损严重,近一半画面被自然剥蚀,无法辨认。发现岩画毁损后,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开始呼吁抢救岩画。历时五年的呼吁终于得到回应,保护资金到位后,有关部门决定在年内展开对康家石门子岩画的保护和历史挖掘研究工作,但由于目前新疆境内还没有专家能够做出切实可行的维修保护方案,康家石门子岩画只得向全国“求救”。目前,呼图壁县正着手制定聘请有关专家的方案,相关人士建议成立康家石门子岩画保护领导小组,确保这一历史文物及早得到有效保护。
上一篇: 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启动 |
下一篇: 展示影像文化 首届中国国际摄影节8月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