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焦点新闻
焦点新闻
全国优秀剧目移植工作会议在山西省太原举行
发布时间:2005-07-28 14:41 来源: 编辑:hyxd
信息来源: 2005-07-28

    全国优秀剧目移植工作会议,7月26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出席并讲话,他强调,积极推广和促进移植剧目工作,对于我国戏剧舞台的进一步繁荣,对于戏剧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2002年开始,文化部出资购置部分优秀剧目的使用权,无偿地推荐给全国地县级基层剧团,包括民间职业剧团,以供他们移植演出。从各地反馈的情况看,这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仅以苏州滑稽剧团创作的儿童剧《一二三,起步走》为例,就有全国10多个剧种的近百个剧团移植演出,成为不少剧团的“吃饭戏”。陈晓光说,文化部向基层剧团推荐移植剧目是普及推广先进文化、贯彻“三贴近”的重要措施。通过优秀剧目的移植演出,可以使基层剧团受益,更可以使广大基层群众欣赏到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优秀文艺作品,产生更加广泛的社会效益。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文化部决定将其作为常设工作项目,持续进行下去。
   

    陈晓光指出,剧目移植历来是促进优秀戏剧作品传播和戏剧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剧目移植改编过程中,各个剧种之间相互借鉴,吸纳融合,采长补短,促进了各剧种的共同发展和中华戏剧园地的荣盛繁茂。开展优秀剧目移植工作,十分有利于促进优秀戏剧作品的推广普及,十分有利于推进基层剧团的艺术建设,有利于促进戏剧创作的进一步繁荣。
   

    陈晓光说,我国各级戏剧团体数量可观,地县级剧团和民间职业剧团数量更大。这些基层剧团长期活跃在城镇和农村,面向广大的平民百姓观众群体,日复一日坚持在基层演出,为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宣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作出了艰苦努力和可贵贡献。这些剧团演出量大,必须储备一些长演不衰、群众欢迎的保留剧目,同时需要不断增加新剧目的积累。但是大量的基层剧团缺乏戏剧创作人才,首创新剧目的力量总体来看相对薄弱,购买搬演别人新创剧目,需要付出对于基层剧团来说是不小的一笔费用,因此,上演剧目中传统戏较多。文化部推出的剧目移植政策可以说是正当其时,为新剧目的首创方和需求方搭起了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既可以活跃新创剧目的流通普及,又可以使基层剧团常有新戏可演,提高剧团的整体艺术素质。
   

    陈晓光说,全国基层剧团移植演出优秀剧目的情况,各省市有很大不同。大部分地区文化主管部门还是重视的,但也存在对剧目移植演出工作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力度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基层剧团的剧目生产漠不关心,没有给予关注和引导;对这些真正常年为群众演出的剧团生存状况不去了解,没有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扶持;向基层剧团宣传推荐做得不够,致使推广渠道不畅,造成很大的艺术资源浪费。此外,还有一些地区反映推荐的优秀剧目存在南北剧种表现差异等问题,担心移植会造成“水土不服”。这就需要文化主管部门及创作人员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选择剧目时要有眼光,删繁就简,将自己的优长与剧本精髓相结合。
   

    陈晓光说,今后,文化部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移植剧目过程中的相关政策,并将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形式,举办全国移植剧目会演;对于在各地被广泛移植、演出超千场的优秀剧目的首演单位及剧作者,将给予奖励。陈晓光希望各地对移植剧目推荐遴选工作给予一如既往的热情响应,将真正优秀的、适合基层演出的剧目推荐上来。
   

    会议由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于平主持。山西省文化厅厅长成葆德、江苏省文化厅剧目室副主任陈晶、山东省济南市文化局副局长李向明以及专家代表曲润海、姚欣、戴英禄等在会上发言。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艺术处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就基层剧团移植剧目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