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郑州八月三日电(朱晓娟):记者今日从河南有关部门获悉,经过两年的努力,截至目前,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首批重点项目之一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普查工作已宣告结束,先后排查登记散落于民间的年画明、清古版一百零八种、二百二十余块。
根据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的部署,河南省于二00三年成立了朱仙镇木版年画普查与编纂工作组织机构,并立即组织专家对朱仙镇木版年画产地的历史人文、自然环境、民俗生活以及地域心理进行全面了解,对年画的制作过程、工具材料、艺人店铺、年画作品及行业习俗与口诀歌谣进行全面调查,并运用“文字、图片、摄像”三结合的手段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视觉记录。
据了解,在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全面调查中,工作人员对现有的年画古版、新版、年画样张进行详细登记,逐个拍照。同时,对开封及朱仙镇的重要风物、历史遗迹、村落、街道、老店遗址、民俗事象、生活景象、年俗事象以及年画制作工艺过程、著名艺人都进行了深入调查和摄录、拍照。调查前后共拍摄图片两千余幅,摄像资料一千分钟。先后排查登记散落于民间的年画明、清古版一百零八种、二百二十余块。其中明代版《千手千眼佛》、《天地全神》、《大龙牌天》等是目前朱仙镇木版年画发现最早的古版,十分珍贵。
据悉,在此次普查基础上,精心编纂而成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朱仙镇卷》成稿共八点三万字,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料,较为准确地考证了朱仙镇的历史变迁、开封与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流变、年画艺人的师承关系等。除了文稿外,调查人员还绘制出《朱仙镇民间年画作坊分布图》、《朱仙镇木版年画流布图》等,至此,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普查及编纂工作基本告竣。
另悉,《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朱仙镇卷》已于七月底送至北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