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焦点新闻
焦点新闻
泉州:博物馆托起地方文化之魂
发布时间:2005-08-12 11:01 来源: 编辑:hyxd
信息来源: 2005-08-12
    人民网(记者王薇 吴沿):泉州不是大城市,但是,泉州博物馆的规划和建设却很大气。在泉州,博物馆不是孤零零的建筑,里面不时变换绚烂的内容,泉州的博物馆形成了网络,与泉州特有的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水乳交融,博物馆的作用不再仅是展示,而是传承和交流。

    民间艺术的传承载体 地方艺术形式曲高和不寡

    “人文博物馆有历史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之分,观众比较喜欢的是历史博物馆,而泉州的博物馆恰恰都在地方历史保护方面发挥着突出作用,城市的历史,民间的艺术,都在博物馆里得到很好的展示和保护,这是泉州博物馆最大的特点。”泉州市文物局局长陈炳坤一语道出了博物馆对泉州民间文化保护的意义。

    在泉州的博物馆网络中,最有特色的不是综合性博物馆,而是各种专题性博物馆。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华侨史博物馆、南建筑博物馆、南音博物馆、惠安女民俗服饰陈列馆……每一座博物馆都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泉州的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彩,音乐有南音、北管,戏剧有梨园戏、高甲戏,舞蹈有拍胸舞、掷铙钹,手工艺有花灯、木偶。来到泉州,不必担心看不到这些艺术形式,不仅街头广场时有表演,在博物馆内更可以完整地欣赏民间艺术的魅力。

    南音是泉州最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被誉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可溯源汉唐,体现了不同时期中华古乐南移的历史。南音用闽南语演唱,曲调典雅、情韵深沉、雅俗共赏。在南音·戏曲艺术陈列馆内,记者看到了近百个南音的曲牌和上千首曲子。解说员刘燕介绍说,来这里参观的人不仅是游客和学习南音的人,也有很多本地市民到这里来了解南音的曲目内容,馆里也会不定期地组织一些市民参与活动。

    据了解,由于南音在泉州有广泛的传播,很多上了年纪的人每天听南音就像吃饭一样必不可少。一到晚上,街头巷尾有不少群众自发或企业赞助搭建的小舞台,演员们义务演出,观众很多。南音融入了百姓的生活,博物馆就成为大家了解南音、学习南音的重要基地。“群众的热情促使我们必须不断完善博物馆的内容,丰富展示手段,为市民提供更有价值的资料,也向游客展示泉州民间艺术的魅力。”泉州市文化局副局长陈健鹰说。

    如今,各个地方都在做民间文化保护的工作,泉州也不例外,但泉州找到了独具特色的传承载体,就是各个专题性博物馆,从完善博物馆功能入手,使民间艺术既得到了完整的记录,又有了展示的舞台。

    两岸关系的沟通桥梁 台胞在博物馆内泪流满面

    泉州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泉州有海外华侨华人620多万人,港澳同胞80多万人,台湾汉族同胞中约900万人祖籍泉州,泉州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海外亲属。

    这些自然条件使泉州成为两岸交流的重要基地,博物馆里展现的是两岸人民共同熟悉的历史,展示的物品承载着两岸人民共同的记忆,因此,博物馆成为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侨来泉州旅游的首选目的地。据统计,2004年来泉州旅游的境外游客高达59万人次,其中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占了绝大多数。

    闽台关系史博物馆位于泉州天后宫内,是反映大陆(福建)与台湾历史关系的专题博物馆。讲解员向记者介绍,来这里参观的绝大多数是台胞,几乎每次讲解的过程中,台胞们都热泪盈眶,有的甚至泪流满面。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是现存妈祖庙中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年代最久的一座,由于泉州民众不断向外移民和进行贸易活动,妈祖信仰得以远播。目前,每年都有台湾信众成群结队地手捧妈祖像到泉州天后宫进香。

    目前,泉州又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新的闽台缘博物馆,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规划用地达100亩。闽台缘博物馆的定位是祖国大陆惟一的对台博物馆,是集收藏、研究、展示、交流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全国性对台宣传基地,以台湾基层民众为主要对象。

    “泉州的地方文化与台湾是一脉相通的,泉州特有的移民史使泉州必然要在两岸民间文化沟通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泉州市文化局局长蒋夏雨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全城参与的互动平台 老百姓主动捐出自家的宝贝

    泉州的博物馆中,很多展品都来自民间捐赠,政府出资有偿征集、市民义务捐赠,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运作机制,这也是泉州数量众多的博物馆能拉得起架子、撑得起场面的重要原因。

    “泉州的文化优势在于海峡两岸的血缘和地缘,这也是很多老百姓愿意把家中珍藏了多年的物品拿出来向更多的人展示的原因。泉州每一座博物馆的建成,都离不开市民的积极参与。”陈健鹰说。

    泉州开始考虑将博物馆作为城市名片推出,源于1998年的全国旅游交易会,当时,泉州开始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旅游资源,作为“侨城”,泉州1000多年的历史,就是对游客最大的吸引。于是,从1998年至今,泉州对地方文化进行全面盘点,共投入5亿多元用于建设博物馆。收藏、研究、教育、传承、展示、交流、旅游,博物馆的作用在泉州发挥得淋漓尽致。

    政府重视、市民参与,加上泉州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使得泉州的博物馆网络不断壮大,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的窗口。如今,德化的陶瓷博物馆、石狮的闽台服饰博物馆、安溪的茶博物馆等泉州下属各个县的博物馆,也办得有声有色,并且与地方特色经济结合,还有招商引资的作用。

    “博物馆网络已经形成,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但还是希望更多的本地市民走进博物馆,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将地方文化传播出去,那样的话,博物馆就更有意义了。”蒋夏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