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焦点新闻
焦点新闻
国家文物局委派专家考察西安大遗址保护
发布时间:2005-08-30 10:33 来源: 编辑:hyxd
信息来源: 2005-08-30
    8月22—24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组长黄景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光冀、安家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同滨在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有关人员的陪同下,考察了西安周边部分古都城大遗址的保护情况。专家组在听取了西安市文物保护、规划设计等有关方面的工作汇报后,对大遗址的保护、规划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一行先后到唐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和秦阿房宫遗址现场考察了遗址的保护情况后,与陕西省文物局、西安市文物局、陕西文物保护规划中心、陕西省古建研究所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召开大遗址保护座谈会。会上,西安市文物局副局长向德汇报了唐大明宫遗址保护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的进展情况;陕西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心负责人王建新汇报了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情况。专家们充分肯定了陕西省、西安市近年来在大遗址保护、规划中卓有成效的工作,认为陕西在大遗址保护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并对唐大明宫遗址的保护和汉长安城遗址的规划谈了十分中肯的意见。

    专家指出,大遗址保护一直是困扰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难题,特别是我国的大遗址大多是土遗址,很容易遭到来自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西安市通过多种方法对大遗址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特别是对大遗址的原址本体保护的做法积累了一些很好的经验,保护效果比较理想。西安市在大遗址保护中思路开阔,方法措施比较多,主体保护与环境整治相结合,既显示了遗址主体的宏伟气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改善了遗址周边的环境风貌和群众的生活环境,这些经验和做法值得继续总结。唐大明宫御道拆迁工作即将结束,给大明宫遗址的环境改造和文物勘探提供了机会。御道630×400米的范围一定要进行认真勘探,不仅200米的文物保护区范围要勘探,其他200米的拓展区也要一并进行勘探,彻底搞清遗址区内的文化内涵。勘探、发掘工作不能急于求成,要按程序和规范细致地进行工作,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代表参观提供规范的工地现场。将来御道前遗址区的保护展示和开发利用,一定要始终围绕遗址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这个主题,开发利用的项目一定要与遗址所体现的文化氛围相协调。

    在谈到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时,专家们指出,目前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状况相对较好,特别是地面的夯土台基和城墙遗存在全国都城遗址中都不多见,遗址保护区内尚无体量较大的建筑,当务之急是积极做好汉长安城遗址的勘探工作,进一步摸清搞准遗址的范围和遗址内地下的文化内涵,为将来做好保护规划、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资料和依据。《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经过陕西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心等有关方面的修正后日臻完善,重新确定的保护范围、保护方案及分期保护规划都比较科学。汉长安城的保护规划应纳入当地的城乡发展总体规划,要妥善处理好遗址区遗址本体保护与周边环境及群众生产生活的关系。将来遗址区内的搬迁、勘探、保护要有分期规划和总体控制。汉长安城遗址范围大,可展示的内容比较丰富,但展示区应以未央宫周边的文化遗存为中心,展示点不宜过多、过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