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焦点新闻
焦点新闻
全国文化产业处长座谈会:探讨文化产业“四新”
发布时间:2005-08-30 11:20 来源: 编辑:hyxd
信息来源: 2005-08-30

    8月17日至19日,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在广西桂林召开全国文化产业处长座谈会。根据7月21日孙家正部长在全国文化厅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这次会议的主题确定为“总结新经验,分析新问题,研究新趋势,提出新对策”。文化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丁伟出席座谈会并讲话;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王永章作会议总结发言;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容小宁、副厅长李格训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文化产业处处长、桂林市文化局等有关人士参加了会议。
   

    责任感、能动性和创造性
   

    丁伟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全面贯彻落实了全国文化厅局长座谈会精神,既是一次文化产业工作的总结会,又是一次在新形势下深入探讨文化产业如何快速发展的研讨会。他就文化产业工作谈了三点意见。
   

    第一,进一步认清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形势,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目前,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在全社会各行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面对这样的好形势,从事文化产业工作的干部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要从弘扬民族精神、复兴中华民族、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高度,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第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加强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要求。要经常深入思考一些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大问题,紧紧盯住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目标,深入研究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同时,要开拓创新,努力实践,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地的实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积极发展具有各地特色、市场发展前景和生命力的文化产业。其次,要善于协调,加强配合,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要主动协调好与相关部门的关系,取得他们的密切配合。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各方面的力量,服务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局。还有,要大胆借鉴,兼容并蓄,积极开展交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虚心学习兄弟地区的经验和成功做法,并创造性地运用到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和改革的实践中,找准符合本地文化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第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熟悉掌握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并善于把上级的指示精神和要求转化为地方的实际行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优势,优化配置资源;必须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
   

    形势、问题和对策
   

    围绕会议中心议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的文化产业处处长分别介绍了各地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从他们的介绍当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呈现这样几个特点。
   

    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各级党委、政府日益重视文化产业工作。广东、湖南、山西、安徽、内蒙古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民族文化大区的口号,而且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许多地方成立了“文化产业领导小组”或“协调指导小组”。北京、江苏、陕西等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或纲要;青海、河北出台了《关于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四川、河南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召开了全省文化产业工作会议;云南把解决各级领导干部认识问题作为一个关键问题来抓,连续两年举办了两期文化产业高级研修班;今年上半年,湖北、浙江、河北省领导多次调研文化产业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不断加深,切实加强了对文化产业的领导。辽宁、山东、宁夏等地通过举办培训班、有奖征文等形式解决文化干部发展文化产业的思想认识问题。广西文化厅十分重视“走出去”,积极探索把本地的文化产业项目推广到周边国家。上海、湖北、云南、黑龙江等都打造了一些“走出去”的文化品牌项目。陕西在全省文化产业工作会议上命名了3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江西、河南、贵州等文化厅新设立了文化产业处。
   

    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的日益完善,为文化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今年以来,国务院以及文化部等部门先后下发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文化产品进口管理的办法》、《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今年3月,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专门下发了《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和《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在文化产业统计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继去年3月出台《文化与相关产业统计分类》后,今年1月又发布了《文化与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为科学规划、管理、指导文化产业,准确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培育出一大批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打造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项目,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骨干和带头作用。通过文化改革试点,催生了一批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如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北京儿艺、北京歌舞团、辽宁歌舞团等。北京儿艺去年收入2163亿元,北京歌舞团改革半年收入460万元,成绩显著。陕西投资11亿元建设了“大唐芙蓉园”,开门一个月接待42万人次,收入2300万元;广东引进非公资本,计划投资10亿元打造文化产业园区;浙江投资建设了西湖数码产业园区。另外,去年文化部命名的42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如,上海盛大网络公司、浙江华宝斋、辽宁民间艺术团、大芬油画村、成都武侯祠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民营资本逐步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据演艺界去年年底统计,国有的文艺团体为2587家,民间的为5077家,是国有的两倍。另外,很多地方建立了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就业人口、稳定社会秩序做出了积极贡献。据国家统计局2003年的分析,文化及相关产业就业人口1274万,占就业人口的5%;创造增加值3577亿元,占GDP的3.1%。
   

    正如王永章在作会议总结时所说,一个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运作市场化的文化产业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考察、沟通和交流
   

    座谈会期间,与会代表先后观看了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考察了桂林愚自乐园。《印象·刘三姐》中,600余名白天在江上劳作、晚饭后划着竹排来表演的渔家儿女,在阳朔漓江的“山水剧场”约75分钟的演出中,将桂林的乡村生活一一再现,原生态的精彩演绎,将艺术性、民族性、观赏性融为一体,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该剧从去年3月20日正式开演以来,当年票房收入高达4000万元。在愚自乐园,来自50多个国家的140多名艺术家,历时7年打造完成了200多件不同造型、不同质地的雕塑作品。它于1997年开始筹建,首期工程占地约900亩,总投资2980万美元,以国际雕塑公园为主体,于2003年4月1日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据了解,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区文化厅积极行动,打造了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创出了一批文化产业品牌。在文化部命名的首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投资制作《印象·刘三姐》的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和愚自乐园都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