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焦点新闻
焦点新闻
春风频来花千树——江苏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扫描
发布时间:2005-09-02 09:49 来源: 编辑:hyxd
信息来源: 2005-09-02

    人民日报(记者龚永泉):江苏省以改革创新为助推器,以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促进文化事业的大繁荣,不断增强江苏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和竞争力。
    

    “顶天立地”
    

    江苏省提出,文化工作要努力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着力创作一批精品力作,打造一批文化品牌;“立地”,就是要使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面向基层、面向群众,让群众欢迎、群众满意、群众得到实惠。
    

    江苏省演艺集团改制后,整合全省演艺资源,组建长三角演出市场联盟,以项目制集聚全省乃至全国的优秀演艺资源,艺术生产力进一步得到解放,去年共演出2800多场,实现经营收入2488.34万元。
    

    江苏省加大政府采购公共文化产品力度,通过演出补贴的方式,与有资质、信誉度高的文化经纪公司合作,引进并低价位推出了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天鹅湖》,生态舞剧《云南印象》等一批经典剧目,受到了各界群众的广泛好评。
    

    江苏省实施了文艺下基层“四个一”工程:组织10台优秀舞台剧目展演100场;鼓励支持省及各市文艺院团下基层、进社区、到工地演出100场;组织高雅民族艺术进校园演出100场;开展“百部电影送千村”活动,目前已在2371个行政村放映电影2500场。
    

    “继往开来”
    

    “前人栽树后人护,后人更要栽新树。”江苏省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力度,努力推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形成江苏文化建设的新亮点。
    

    江苏省以昆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契机,主办中国昆曲艺术节,在苏州建设中国昆曲博物馆,奠定江苏在昆曲保护方面的优势地位。去年,由台湾企业家陈启德、著名作家白先勇分别发起打造的两台经典名剧《长生殿》、《牡丹亭》赴台湾、香港首演,引起巨大轰动。随后举行的《长生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行、青春版《牡丹亭》全国著名高校行等演出活动,每到一地,都引发了当地的昆曲热潮。目前,昆曲奠基之作《浣纱记》、《桃花扇》等一批经典剧目,正在新一轮的策划和运作之中。
    

    江苏省启动民族民间文化工程,设立了每年400万元的保护工程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省一级重点民族民间文化的抢救和保护工作。苏州刺绣、宜兴紫砂、东台发绣等14个省级保护项目全面展开。
    

    江苏省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做大若干个文化圈或文化带,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提速。去年,常州市被国家广电总局命名为全国动漫基地,常州制定了动漫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以卡通、动漫业为主体的科技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动漫产业园建设步伐加快,目前有15家动漫画开发公司进驻,已形成动漫国际孵化基地。
    

    创新投入机制
    

    江苏省创新投入机制,改革文化事业的拨款制度,实行“以奖代拨”、“以投代拨”,实现由“养人”向支持“出活”转变,提高文化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建立公共文化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对政府主导的大型庆典和主题晚会实行项目招标,引导社会力量建设文化事业。
    

    今年初,江苏省委宣传部组织召开了产供销一体化的精品生产座谈会,提出把创作、出版、影视结合起来,形成文化产业链,推动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江苏省文化产业集团公司由政府注入8000万元资金,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资产总额达1.6亿元,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江苏省积极引导鼓励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形成国有资本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结构。南京的演出市场投资总额约2亿元左右,目前70%是社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