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晚,北京市东城区文化馆三楼剧场里座无虚席,掌声、笑声连成一片,原来这里正在举办周末相声俱乐部的百场演出。截止到该日,两年多来周末相声俱乐部的观众已达5万人。
周末相声俱乐部自2003年10月3日成立以来,几乎场场爆满,整场演出大约两个半小时,每场演出都有7至8个节目,有时安排9个节目,长的段子20分钟,短的也有12分钟左右。演出现场演员个个卖力气,包袱个个有笑声,精彩之处,全场掌声雷动,一对又一对的演员被喝彩声请回台上“返场”,观众没有丝毫的倦怠,甚至有时还有许多观众是站着看完演出的。
值得称道的是20元一张的超低票价,群众纷纷称赞俱乐部的成立是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好事、实事,名演员、名段子强强组合,而且还有免费的茶水,周到的服务,让人体会到了“顾客是上帝”的感觉。前来观看演出的观众不仅仅局限于东城区的,还有郊区县乃至更远的居住在天津、河北、内蒙、新疆的相声爱好者也都专程来欣赏演出,其中还有不少残疾人。观众中有打“的”来的,有坐长途车来的,小到咿呀学语的孩子,大到年近9旬的老人。家住赵公口的张先生几乎每场必到,他说,听相声挺长知识的,像这里说的好些新段子,揭示社会的丑恶现象,都是咱们想讽刺又讽刺不出来的事情,演员们“包袱”一甩就出去了,又能让人笑出来,又能引发人的思考。热心观众岳春生还送来了“相声福地,百姓乐园”的牌匾。有位老先生毫不掩饰相声俱乐部对他有磁石般的魔力,他分析说,听相声跟听演唱会不一样,演唱会有假唱,相声是“真功夫”,不能假说。看到演员每次都演得满头大汗,我就特别感动,拼命鼓掌,觉得演员与观众特别平等,特别过瘾。在北京出差的英国朋友罗尔斯先生说,他曾经学习过3年汉语,听说过相声这种表演形式,在英国时就经常听磁带和CD,这次在俱乐部里“零距离”感受了一把,收获很大,还学会了“抖包袱”和“翻三抖四”等相声专业术语。
观众的热情也感染着俱乐部的演员们,在百场演出现场,俱乐部主席李金斗首先在台上给全场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他强调,俱乐部就是让优秀的艺术服务于京城百姓,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20元票价永不涨价。
相声俱乐部自开办之日起,演出的60%至70%的节目都是新节目。俱乐部规定,上台的节目,在半年内不得重复,这种制度,保证了节目质量,演员们不仅要演好,还必须时时努力拿出新作品来。在这里可以充分体现优秀作品的艺术魅力,演员与观众的互动,使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也是电视节目所无法比拟的。相声的危机,首先是作品的危机,优秀的新作品太少了。“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没有好本子,演员表演的成功就无从谈起,艺术质量就无法提高,所以相声艺术发展必须从创作抓起。相声俱乐部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创作者、演员、观众之间没有了距离。俱乐部举办“相声创作讲习班”,邀廉春明、王金宝、李立山、常宝华、崔琦等名家授课;俱乐部成立“相声创作沙龙”,坚持每周活动一次,已收到全国各地寄来的相声作品600余篇。
上一篇: 第八届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将拉开帷幕 |
下一篇: 海峡两岸南音展演暨民间艺术节在厦门举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