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焦点新闻
焦点新闻
寻宝者疯狂 严重威胁水下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2005-10-21 11:11 来源: 编辑:hyxd
信息来源: 2005-10-21

    新华网(记者喻菲 冯国 刘畅):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驱使下,国际上活跃着一大批专门对水下文物进行商业打捞的寻宝者,在中国南海尤其猖獗,已经对中国水下文化遗产构成严重威胁。

    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张威19日在西安举行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上说,南海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通道,遗留下数量庞大的水下古物和遗迹。然而寻宝者的疯狂掠夺,对这些水下文化遗产已造成巨大破坏,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今年6月在福建省平潭县屿头岛东南海域碗礁附近,当地渔民偶然发现了一艘清代沉船,之后遭到了不法分子的疯狂盗掘。他们雇佣潜水员下水打捞文物,给遗址表面和几个船舱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此外,随着中国渔业和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海上渔船的密度越来越大,过度捕捞不仅破坏了渔业资源,也增大了对水下文化遗产的威胁。

    张威说,如今渔民在进行拖网作业时,打捞出水下文物的几率大大增高,如果他们不知道文物的价值,可能就弃之不顾;如果了解文物的价值,可能又会进行非法打捞以获取经济利益。另一方面,现在掌握潜水技术的渔民越来越多,他们到水下捕捞鱼虾,对水下的古物遗址已构成了威胁。

    例如位于西沙华光礁附近的南宋沉船遗址,就是渔民在潜水捕鱼时发现的,之后他们采取野蛮的手段,用炸药把遗址表面炸开,打捞了大批瓷器。

    张威说,人类开发海洋的活动,如修建港口、桥梁、清理航道等也都可能对水下文物造成直接或潜在的威胁。在1995年广东汕头广澳港的工程中,发现了一条郑成功的战船,当时考古人员还进行了水下勘察定位。但由于当地有关部门没有采取保护措施,现在这个遗址已经难以找到了。

    张威说,水下文化遗产在公众心目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纳入国家海洋开发的总体战略。中国应建立一个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监控网络,有效预防水下古物遗迹的破坏,同时要大力加强对盗掘水下文物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保护好水下文化遗产。

    

    他说,中国应尽快加入《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通过国际合作,制止盗掘中国古代沉船与文物的海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