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焦点新闻
焦点新闻
中国将出台强制性《规范》严控工业震动危害古建筑
发布时间:2005-10-27 14:40 来源: 编辑:hyxd
信息来源: 2005-10-27
    中国文物报:地铁经过紫禁城,铁路穿越长城,喷气式飞机掠过敦煌上空……这些可能对文物古迹寿命造成危害的行为,将由于一部“国家标准”的出台而加以重新考虑。

    记者10月18日从正在此间召开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科学研讨会上获悉,由中国科学家研究制定的《工业环境震动对文物古迹的影响及相应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进入验收阶段,即将成为由政府强制推行的“国家标准”。

    “地震等剧烈的自然界震动对文物古迹的影响已经众所周知。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火车、汽车、采矿爆破、大型动力设备等工业震动也是导致古迹遗址出现裂缝等致命伤害的重要原因。”主持这一国家高科技应用发展项目的著名环境震动科学家潘复兰教授说。

    在工业文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工业震动对文物古迹的影响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同时,由于工业震动相对于地震来说是微震,不具有颠覆力量,因此长久以来国际上涉足这个领域的科学家不多见。

    潘复兰说:“正因为工业振动的长期、隐形存在,对脆弱不堪的古迹遗址构成了更加严峻的威胁。”

    据介绍,在《规范》中,中国科学家首次提出了以古建筑材料所能承受的“疲劳极限”作为控制标准。近4年来,潘复兰教授带领她的研究小组实测了几十处古建筑遗址,对货车、汽车等工业震源在各种土层中的波动情况进行了样本采集,确定了不同类型的古迹遗址所能承受的震动极限。

    《规范》涉及的文物古迹包括古代木结构建筑、砖石结构建筑和石窟类建筑。

    潘复兰告诉记者,在多年的实测过程中,她和她的研究小组痛心地发现,包括西安大雁塔、杭州六和塔、北京戒台寺等在内的很多著名历史遗迹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工业震动的破坏,有些情况十分严重。

    “我们在大量实测的基础上确定了工业震动对文物古迹影响的‘国家标准’。按照控制指标,没有裂缝的古建筑将不再产生裂缝;已经产生裂缝的不再扩展。”潘复兰说。

    对即将出台的这一《规范》,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司长顾玉才表示,这项研究成果既切中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同时也是中国科学家对世界文物古迹保护做出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