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赵忱):11月9日,来自全国各地文化界、京剧界的专家、领导把文化部913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对大家说:我们请大家来,是请大家帮助我们完成一项重要工作。这项重要工作是要对遍布全国的86个京剧院团进行评估、验收,对京剧院团的生存状态进行全面摸底,从中遴选出10个国家级重点京剧院团和25个省级重点京剧院团,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进行专项扶持,从而具体落实对京剧的保护、抢救和扶持工作。上海文广局艺术总监马博敏、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勇、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周艺、天津市文化局副局长梁波等20多位专家从陈晓光手中接过聘书,接过重任,随后将兵分四路踏上验收评估旅程。
“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是十六大报告对文化工作提出的重要任务。2005年1月25日,李长春在北京京剧院、中国京剧院调研以及在“两会”期间与政协文艺界委员座谈时,都明确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确定10个国家重点京剧院团并对其加大保护和扶持力度。文化部对此高度重视,随即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部分京剧院团长座谈会以及专家座谈会,稍后对全国京剧院团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摸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全国京剧现状的报告》,呈送给中央。报告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全国京剧院团的地区性差异及普遍面临的问题,除个别京剧院团生存状态良好之外,大部分院团的现实困难令人忧心。5月底,陈晓光带领调研小组,对黑龙江、辽宁的4个京剧院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考察,随后向李长春、陈至立同志呈交了经孙家正部长审定的调研报告。报告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强调要把国家重点扶持京剧院团的过程作为其推进内部改革的过程,在统一标准下引入竞争机制,像教育界的211工程那样,为激活中国京剧寻找合理的途径。文化部艺术司迅速行动,并再次组成调研小组奔赴全国部分京剧院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力量起草了《全国重点京剧院团评估办法》和《全国重点京剧院团评估指标体系》,于7月下发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在全国文化厅局的大力支持下,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认真自评,推荐了36个京剧院团参加全国省级重点院团的评估验收。11月5日,文化部在昆明召开了全国省级重点京剧院团评估验收工作会议,对评估验收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11月10日,4个专家小组从北京出发,对包括北京京剧院、中国京剧院在内的36个京剧院团进行巡查确认,在此基础上遴选出国家级重点京剧院团。
自下而上的评估过程,实际上是调整全国京剧院团总量和布局、全面提升京剧院团自身素质、推进体制改革和内部机制改革、帮助京剧院团瘦身健体、增强自身活力的过程,使京剧院团能够积极主动地面向群众,走向市场,同时调动各地文化主管部门的积极性,特别是加强地方政府对文化体制改革和京剧艺术保护和扶持的重视程度,对推动地方政府制定与中央相配套的政策与措施产生积极影响。
经评估验收确立的25个省级重点京剧院团,文化部将为之授牌,然后再组织力量进行国家重点京剧院团评估,确定国家重点京剧院团10个。在这里,“25”与“10”都是可以上下浮动的数字。评估过程结束后,文化部要将评估意见反馈给相关省、市文化主管部门,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另外,“国家级重点京剧院团”并非“终身制”,文化部将对此进行周期性复查评估,优胜劣汰。
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于平就京剧院团评估的意义、文化主管部门的文化责任做了简要而深入的阐释。艺术司副司长、国家重点京剧院团评估工作组组长蔺永钧,将带领专家奔赴全国各地。中国京剧的现状将在量化的数字上显现,中国京剧的梦想将在透明的环境下展开。
上一篇: 中蒙艺术家联合打造说唱音乐诗剧《草原传奇》 |
下一篇: 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命名表彰经验交流会在扬州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