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周立耘12月6日在湖南长沙举行的全国考古工作汇报会上获悉:近些年,我国每年经批准的考古发掘项目约80%与基本建设有关;“十一五”期间,南水北调、三峡等大型建设工程中的文物抢救将是我国考古工作的重点,而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文物抢救将是未来两年的重中之重。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在会上指出,大型基本建设项目中的考古工作大多是一次性的,文物部门和考古单位要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和基本建设的关系,加强大型基本建设中考古工作的计划性、科学性和主动性,留取更多和更准确的科学资料,充分尊重专家意见,增强课题意识,避免仓促上阵,使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充分抢救和妥善保护。
张柏介绍说,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各省文物部门目前已完成了部分省的文物保护专题报告。国家文物局会同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成立了文物保护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和解决有关问题。东、中线文物保护专题报告已经汇总完毕,正在履行审查批准程序。为有效缓解文物保护与工程建设工期的矛盾,各省已启动部分文物保护项目。目前,国家发改委已批准了南水北调控制性文物保护项目的年度概算,南水北调工程文保战役已全面展开。
大遗址保护也是“十一五”期间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从今年起,中央财政每年安排2.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重点大遗址的保护。今后一个阶段,考古工作者将为大遗址保护规划与专项保护展示方案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为每一处大遗址编制保护规划,进行有效的展示。国家文物局强调,大遗址数量较多的省份,应该把配合大遗址保护进行的考古调查、勘探、试掘,作为当前主动性考古工作的一个重点,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密切合作,为大遗址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据悉,近5年来,考古工作者圆满完成了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宝兰铁路复线等大中型工程的考古工作。目前,由全国100多家专业单位参加的三峡工程考古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二期移民阶段的文物保护任务已全面完成并通过验收。
(来源:人民网)
上一篇: 深圳福田区加快建设三大文化产业圈 |
下一篇: 我国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