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焦点新闻
焦点新闻
中国•浙江廉政文化论坛在杭州市举行
发布时间:2005-12-08 12:25 来源: 编辑:kuaner
信息来源: 2005-12-08

 

 

中国·浙江廉政文化论坛主席台。新华社记者 黄深钢摄


    新华社:首届中国·浙江廉政文化论坛12月7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专家、学者将在此就廉政文化的历史传承、时代特征、发展方向和世界借鉴,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弘扬和建设廉政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培育优良的党风政风进行研究和探讨。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的廉政文化建设广泛深入开展,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浙江省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在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开展廉政文化理论研究、创新活动方式和载体、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等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为加强廉政文化理论研究,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实践,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浙江省委、中国浙江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中国·浙江廉政文化论坛"。从8月底开始,论坛组委会向全国征集关于廉政文化的论文。截止10月31日,共收到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和全国29个省市区的应征论文700余篇,由专家评委评选出了53篇获奖论文。在本次论坛上,这些获奖论文的作者将各自阐述论文的观点,互相交流对廉政文化的探索和思考, 并对杭州、宁波两地的廉政文化建设进行实地考察。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刘峰岩在给论坛发来的贺信中指出,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是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迫切需要,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


    今天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浙江省纪委和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中国·浙江廉政文化论坛”在杭州举行。参加本届论坛的不仅有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和部分省市的领导,还汇集了国内知名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 


    本届论坛的宗旨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研究和探讨廉政文化的历史传承、时代特征、发展方向和世界借鉴,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弘扬和建设廉政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培育优良的党风政风,促进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根据这一原则,大会同时表彰了一批获奖论文,共有53篇论文获奖。 


    从今天开始,“中国·浙江廉政论坛”将在杭州和宁波两地举行为期三天的活动。


    新华网在国内首推廉政频道 开拓反腐倡廉新平台 


    为了适应反腐倡廉的形势和需要,满足广大网民对于廉政建设宣传报道的需求和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新华网经过精心策划和组织,于8月29日推出廉政频道。这也是国内网站中首次推出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频道。 


    近年来,反腐倡廉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关于反腐倡廉的新闻、信息频频见诸各种网络媒体。为了更好地整合与此有关的新闻报道、动态信息、政策法规和背景资料,建设反腐倡廉的网络报道专门窗口,中央纪委驻新华社纪检组组长李洪峰同志亲自部署安排,新华网紧密结合反腐倡廉的特点、规律,精心策划栏目内容,悉心设计频道页面,并不断进行调整修改,使频道不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实用性,而且具有很好的视觉效果。 


    廉政频道共设20多个栏目,以正面宣传为主,既反映了反腐倡廉工作取得的成效,也揭示了存在的问题:领导论述、文件规定、中纪委全会、中纪委通报等栏目集纳中央领导的重要言论和相关的会议、通报和文件法规,体现了中央开展反腐倡廉的决心及举措;廉政动态、政风建设、警钟长鸣等栏目重点反映反腐倡廉工作的成效,同时也警示了反腐倡廉工作中现存的部分问题;反腐漫画、图片报道、视频播报等栏目则以活泼的形式报道成绩、针砭问题;廉政时评、反腐论坛栏目通过媒体和网友的评论,对反腐倡廉工作进行评价和监督。新华网还整合了中纪委、监察部等部门的相关资料和报道力量,与《中国监察》杂志进行合作,开设了监察知识等栏目,使频道内容更加丰富、实用。 


    新华网廉政频道立足于办成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舆论监督和坚持十六字方针,提高全社会对于反腐倡廉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和总体部署上来,逐步发挥互联网新闻宣传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宣传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