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化信息网:192个村建起宣传点、阅览点、健身点和培训室
今天,记者在宁波鄞州区龙观乡后隆村,发现村里一家小店竟成了图书室。整整齐齐摆放的2000多册图书,占去了小店一半面积。店主人陈小芬说,村里把图书室搬到了店里,由她义务管理,每天能借出去七八十本,小店的人气旺了,生意也好了,营业额比过去多了三成。
文化点设在个体经营户那里,实现了村民文化需求、文化阵地建设和经济效益的“三赢”,农民、小老板和村干部都很欢迎。过去,村图书室要配专人管理,管理成本大,开放时间有限,图书的利用率也不高;放在小店里后,不用配备专人管理,营业时间就是开放时间。
据了解,利用一些个体的文化经营场所,由村集体免费提供活动设施,新增活动项目,丰富服务内容,是鄞州区农村文明素质工程的主要思路。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舒放毅告诉记者:“利用民间力量,建设村级综合宣传点、文化阅览点、体育健身点和活动培训室,这种民办公助的方式,有助于整合农村文化资源,推动农村文明素质工程。”目前,通过民间力量的参与,鄞州区已有192个村建起了“三点一室”,占全区行政村的46.5%。
洞桥镇树桥村通过向社会募集资金,建起了新的文化活动场所,宣传、阅览、健身、培训等各种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村党支部书记章义龙说,过去,村里没有文化活动场所,农村妇女们闲着没事,聚在一起闲聊东家长、西家短的,久而久之村里矛盾不少。村干部觉得“三点一室”是转变村风的好办法,就把村里的老板召集起来商议,当天全村就募集到30万元,加上上级补贴和村集体经济投入,村文化活动场所很快建了起来。现在树桥村的风气好了,村里新办企业也多起来了,今年村集体多收入了30万元。
石碶街道文化体育中心由宁波国骅集团投资3000万元建成,其中第三层归街道文化站所有,主要开展各类免费培训和文化活动。文化站站长俞国平告诉记者,过去的文化站是“一块牌子,一个章子,一张桌子,一间房子”,条件简陋,难以发挥作用。现在有了这块阵地以后,每年都要组织200场以上的免费培训,不久前还给180多名菜农上课,辅导科学种植蔬菜。
上一篇: 河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成立 |
下一篇: 回顾与展望----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国际论坛在北京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