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国画) 裘缉木
祈盼(国画) 李宝峰
延安之三(国画) 崔振宽
中国文化报(严长元):没有众多领导、名家出席的隆重喧闹的开幕式,代之以轻松随意更适合交流的酒会;展出作品并非来自众多名家,你会发现更多新鲜的面孔;展览画册一改以作品为主的编辑体例,理论文章、创作心得也处处闪烁着光彩……近来,在位于北京西三环的中国画研究院美术馆让来这里的人有了与参观大型展览所不同的体会。自11月16日至今年年底,在这里陆续推出的2005中国画研究院年度提名展,分山水、人物、花鸟三个系列500余幅参展作品,展示了国内画院的创作现状。
作为国家较权威的学术研究机构主办此次展览有一定的示范性。从展出作品看,提名的人选较全面,水平有代表性,流派、风格和面貌多样,并且有着学术的严肃性。“现在的展览纷杂,要把展览做出特色来非常不易。选择画院系统来办展,容易办得‘江湖气’,毕竟画院系统囊括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可喜的是,本展比较优秀,带有学术的眼光。”理论家梅墨生如是说。在11月29日人物画展览上,以西藏题材和印度风情的人物创作参展的画家纪连彬深有感触地说:“这个展览显示了画院人物画的创作的两个特点,关注现实和语言探索。这表明了展览立足于学术性,另一方面全国画院的年轻画家得到充分展示。学术与展览并举,这说明策展上是有计划的,同时中国画研究院在推出新人上有举措。”
山西画院院长王学辉对记者说:“东、南、西、北全国各省地理位置不同,地域风情不同,各地的画风不同,本次展览是一个综合的展示,能明显看出各省国画艺术的审美取向、发展状况等。通过来自不同画院画家的作品在一个平台上展示,也是给各画院和画家一个鞭策。”
今年5月升任中国画研究院美术馆馆长的画家舒建新向记者谈到了筹办此次展览的初衷:“一方面是配合即将开幕的第三届全国画院双年展,另一方面,这次展览并没有邀请太多当前非常有名的画家,一个重要原因是想推出画院有潜力的画家,各地画院有一批‘文革’后进入专业院校并不断崛起的中青年画家,他们的艺术作品虽然不像成名的老画家那样非常稳定,但他们思想活跃、视角开放,融入西方的表现手法并且注重生活,一方面在继承传统上下功夫,另一方面敢于探索。”“同样是画院作品展,我们更强调地域广度,东南西北都囊括进来,老中青都有。同时,画册的编辑体例上也有所不同,理论文章使大家对画院的历史有所了解,创作心得力求画家对自身创作的梳理、促进交流。”在他的设想中,打造成画院美术馆的一个品牌,每年确定一个学术主题,自今年的画院系列打头。
著名美术理论家赵力忠对19年前在中国画研究院召开的全国画院联谊会记忆犹新。“1986年10月召开,为期3天的会议宗旨是‘加强横向联系,促进信息交流,为促进中国画的发展而共同努力’,利用画展把画院的作品串起来,有利于学术交流、业务探索。大型的展览组织不易,需要的经费也多,搞这个小型的展览,精干,是全国画院双年展的一个很好的补充。”
画院历史可溯至五代时期,至宋徽宗时达到全盛。古代画院多由帝王直接掌控,史称宫廷画院,网罗大批名家,出品大量名作佳制,成为中国古代画史一大景观。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型画院以1957年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诞生为标志,此后,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建立了“五大画院”及一大批省级画院乃至大量地市级画院,我国完备的画院体系逐渐形成。齐白石、陈半丁、傅抱石、李可染、黄胄、叶浅予、陈之佛、亚明、程十发、朱屺瞻、何海霞、周思聪等画坛大家名载当代画院史册。《江山如此多娇》、《洪荒风雪》、《万山红遍》、《人民和总理》、《万语千言》、《太行丰碑》、《锦绣中华》等数不胜数的优秀作品位列传世经典。无疑,画院是承载民族文化发展使命、传承和拓展民族绘画的主力军。
作为国家级的中国画创作研究专业机构,如何担负起国家文化发展宏观战略框架内的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本次展览可视为中国画研究院为此命题努力的一个侧面。中国画研究院院长龙瑞说:这几年国家对文化建设非常重视,文化部对画院在硬件建设、资金上给予了很大支持。这两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作为文化部直属的画院,中国画研究院的做法对全国的画院有个表率作用,那么,在国家大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出精品、出人才?我认为画院首先在学术上要有发展思路。以全局性的思维、战略性的眼光、前瞻性的举措,实现国家宏观文化发展战略,是画院学术建设的基本方向。学术建设是一项艰巨任务,一方面强调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强调时代精神,两者均不可忽视。而民族文化包括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再挖掘。作为画院,在这方面应有战略、战术性的规划。在中国画创作中凸显弘扬民族精神为本,不是标语口号式的说教,不是政治观念的图解,而是基于民族文化立场,深刻挖掘和领悟传统中国画的经典精神特质,将民族精神艺术化地、情感化地、个性化地融合于艺术作品的审美情境之中,将民族精神通过艺术创作的审美转换,呈现为艺术作品的生命之力。当前形势下如何对传统进行再认识,哪些是必须传承、发扬的,需要一以贯之并坚持的,哪些是在新时代要发展的?这些想法要落实到细致的工作中来。画院必须有大思维、大魄力、大精神,才能在纷繁复杂中抓住当前发展的方向。比如艺术创作、市场和理论研究上,一方面当前极其活跃,发展态势迅猛,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问题。怎样把握主流,同时进行引导和倡导也是我们画院的责任所在。”
据了解,中国画研究院提出的几个重大课题,有的已被文化部采纳,如“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另外在具体活动上,画院提出让中国画贴近中国传统文脉,不失中华文化特色,现在的很多活动是围绕这方面的建设。比如上半年已申报了对近百年中国画大师成就的研究、讨论和整理专项课题项目。
紧随民族文化复兴历程的当代画院,面对新的时期、新的使命,如何以新的思维、新的观念和面貌,担纲复兴民族文化的主力军,实现中国画艺术在民族文化复兴历程中的大建树?这个展览留给人们新的思索。
上一篇: 文艺界人士联合起来 浙江省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昨天成立 |
下一篇: 百名中青年书画家进京办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