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焦点新闻
焦点新闻
保障有力让游客更舒心
——2019年春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观察之二
发布时间:2019-02-13 09:04 来源:中国旅游报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 2019-02-13
  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公布的2019年春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信息显示,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总体实现了“安全、有序、优质、高效、文明”目标。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提前部署应急值守和安全检查工作,加强对重点部位的安全监管,多部门联动,文化综合执法效果明显,市场秩序良好。北京、四川、湖北、安徽等地向游客发放文明旅游宣传资料,提醒大家安全出行、文明守礼、勤俭过节,强化文明旅游氛围,传播文明旅游理念,提高市民和游客文明旅游素质。
  北京市旅游学会旅游法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广说,今年春节文化和旅游市场平稳有序,未发生重大、群体性事故;游客旅游活动安全、文明,未发生严重不文明旅游事件。这些成果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应急管理、交通运输等部门提前部署、强化监管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旅游者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此外,景区客流量实时监控和分流、网上票务预订、导览导航等智慧旅游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也对文化和旅游市场高效、有序运转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国旅游研究院韩元军博士认为,春节假期旅游市场秩序安全、文明、有序是我国文化和旅游市场
  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广大游客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形成了多部门联动、多主体参与的现代化文化和旅游综合治理体系。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联合执法体制、健全的旅游景区安全预警方案、文明旅游公益行动等都是保障安全秩序的务实举措。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魏翔表示,在相关部门的共同保障下,春节假期旅游市场安全有序运行,更重要的是,各地通过多方面的措施,积极引导大众假期旅游消费向着更加理性、科学的方向发展,如消费服务化特征明显,大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突出;“年味淡了”的情况从去年开始有所改变,各地尤其是中小城市举办的各类“文化过大年”活动增多,成为凝聚人心、吸引大家回归年俗的重要动力;旅游休闲化特征日渐明显,很多老人投奔子女过年,参加当地的休闲活动,旅游消费更加注重内涵和品质。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李柏文分析,春节期间我国景点旅游热度不减,各景区接待量仍然饱和,我国假期旅游管理与运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假期旅游综合管理与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效果良好,旅游设施经受住了流量高峰考验,旅游市场秩序明显改善,安全事故进一步减少。
  假期旅游市场的平稳有序还得益于大众出游形式的多样化、文旅产品供给的丰富化,如在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里过年成为人们的新选择,城市特色文化街区、特色文化公园备受青睐;文化、旅游、科技、创意等多业融合成新趋势,新产品与新业态不断涌现,特别是城市夜游产品出尽风头,在一定程度上补位了传统焰火的缺失;乡村旅游进一步激活了乡村民俗,庙会、舞龙、舞狮、武术再一次成为经典的年文化内容。
  湖北大学中国旅游案例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熊剑平表示,今年春节旅游市场呈现4个积极特征:一是从城市走向乡村,二是从单一走向多元,三是从地域凸显走向地域联动,四是从民俗文化走向文旅融合。这4个积极特征的出现,离不开相关部门尤其是文化和旅游部门的积极努力,也离不开交通条件的改善、服务人员素质的提升、游客文明程度的提高等。值得关注的是,春节消费日益多样化,电影院里过年、博物馆里过年这些新趋势需要业界及时思考和引导,以确保旅游市场供需协调、平稳有序。

  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窦文章分析,春节期间在机场、车站、景区以及城市主要街道等游客密集场所,相关部门合作或联合执法为游客提供了优质的问询、安保等服务,营造了安全有序的假日旅游氛围;旅游直通车、机场巴士专线等临时交通实现了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无障碍对接,缓解了交通和人流压力;冬季火灾防控、冰雪旅游安全等专项治理和应急演练,排除了涉旅安全隐患;对旅行社规范经营的检查、对导游人员动态监管的加强,标志着文化和旅游领域信用和质量建设的深入推进。这些重要举措共同保障了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王洋、李志刚、郭子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