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焦点新闻
焦点新闻
瑰丽的史诗 澎湃的激情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奋斗吧 中华儿女》专家谈(四)
发布时间:2019-10-11 09:11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李晓霞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9-10-11

  时代足迹 民族史诗

  宋宝珍

  9月29日晚,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4000多名观众一起观看大型文艺晚会《奋斗吧 中华儿女》。整场演出在回溯历史、祝福祖国、讴歌时代、礼赞人民之中,描绘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

  奏响时代的奋斗旋律

  整场演出以史诗的架构,彰显了“奋斗”的主题:第一章“浴血奋斗”,突出了一个“起”字,无论是茫茫人海中党的标志的崛起、党旗下庄严的宣誓、“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北伐;还是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爬雪山过草地、14年艰苦抗日;直至百万雄师过大江、南京升起胜利的旗帜,这一切都显现出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趋势,正是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唤起工农千百万,才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第二章“艰苦奋斗”,突出了一个“斗”字,党带领人民与一穷二白斗,与愚昧落后斗,与帝国主义斗,与私有观念斗,与前进道路上的艰难困苦斗,才披荆斩棘,开创出了欣欣向荣的新中国。

  第三章“团结奋斗”突出了一个“团”字,改革开放之后,全国人民团结一心跟党走,无论是共同举杯的欢庆高歌,还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无论是抗非典、战洪水、除冰冻、救震灾,还是申奥成功、加入WTO、探月等,都显示着中华儿女勠力同心、携手并进、势不可挡的奋斗精神。

  第四篇章“奋斗吧 中华儿女”,突出了一个“新”字,人民不仅进入了新时代,迈上了新征程,而且祖国面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精准脱贫、强军战歌、绿水青山、蛟龙入海、嫦娥飞天、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每一项奇迹都显示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以及永不匮乏的创新伟力。

  镌刻民族的历史记忆

  《奋斗吧 中华儿女》以历史发展为主线,串联起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新中国的诞生、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个重要历史时期。

  当《起来起来》的歌声响起,当人海如怒涛席卷之时,我们能感受到自近代以来民族的屈辱和深重的苦难;当《国际歌》的旋律奏响时,一股共产主义的激情在心底回荡!“雪皑皑,路茫茫”,红军走出了雪山草地,《延安颂》里寄托着民族的希冀,而《黄河大合唱》选曲、《大刀进行曲》《铁道游击队》插曲,把人们带入了战火纷飞的过去。《歌唱祖国》《接过雷锋的枪》《在希望的田野上》《一个都不能少》《不忘初心》等,唱出了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志。

  每一首乐曲都是时代情绪的凝聚,整台演出用经典的老歌和熟悉的旋律,唤起人们珍藏的集体回忆。

  谱写民族的英雄史诗

  英雄源自人民,人民就是英雄。人民以当家做主人的激动,以满腔的赤诚,讴歌新生活,讴歌工农兵。

  然而,前进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胜利的锣鼓刚刚敲响,战火已经烧到了鸭绿江。在朝鲜战场,英雄王成以“向我开炮”的呐喊,显示了气贯长虹的神勇,共和国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卫士,人民的江山才会坚如磐石。为了甩掉贫油国的帽子,石油工人王进喜喊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号,共和国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猛士,才建立起稳固的工业基础发展体系。参与研制“两弹一星”的科学家郭永怀在飞机失事的刹那,与助手一起,把装满科研资料的文件夹紧紧地抱在怀里,用血肉之躯保护着国家利益。

  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耸立,它铭刻着人民不可磨灭的记忆;不久前荣获国家荣誉勋章的老英雄们在荧屏上向人们微笑,江山代有英雄出,这就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观众仿佛被带入时光隧道,在这光速运行中,看到被回放的一幕幕珍贵画面。

  《奋斗吧 中华儿女》既是向国庆70周年的献礼,也是向未来进发的号角。奋斗未有穷期,它激励当今的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努力,不断前进,为祖国和人民谱写新的史诗。

  歌颂“奋斗者”  激扬新时代

  刘  平

  观看大型文艺晚会《奋斗吧 中华儿女》的演出,心情无比激动。晚会以“奋斗”的旋律描摹“奋斗者”的身影;以豪迈的歌声唱响“奋斗者”的丰功伟绩;以辉煌的成就唱出“奋斗者”献给祖国母亲的无限深情!

  随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振奋人心的旋律响起,大型文艺晚会《奋斗吧 中华儿女》拉开了帷幕,晚会以“浴血奋斗”“艰苦奋斗”“团结奋斗”“奋斗吧 中华儿女”4个篇章全面展示“奋斗者”——中华儿女70年的奋斗历程、理想追求、辉煌成就和伟大梦想。

  晚会第一篇章“浴血奋斗”展示了“奋斗者”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奋斗足迹。交响乐与舞蹈《起来起来》首先将人们的记忆带回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岁月,昂扬的《国际歌》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她的儿女们为追求真理,寻找解放大众之路的坚定信念。《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歌》《西江月·井冈山》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魄力,以及实现奋斗理想的实践。《娘子军之歌》《露营之歌》表明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之火在祖国各地燃烧。《过雪山草地》《南泥湾》《怒吼吧,黄河》《大刀进行曲》集中展现了中华儿女在艰难困苦中奋勇战斗的感人场面。交响乐《渡江渡江》《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表现了中华儿女解放全中国的决心与气魄。

  晚会的第二篇章“艰苦奋斗”一方面表现了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的喜悦;一方面激发了他们建设祖国的热情与不怕苦不怕累的奋斗精神。《东方红》《赞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从苦难中获得解放的中国各族人民的喜悦与欢畅,《我的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表现了中华儿女当家做主、建设祖国的豪迈。《英雄赞歌》盛赞抗美援朝的英雄们。《我为祖国献石油》《幸福不会从天降》是中华儿女为建设祖国流大汗、出大力的行动展示。建设新中国,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也离不开科学知识的武装。交响情景表演《共和国之恋》歌颂科学战线“两弹一星”的元勋们。混声合唱《歌唱祖国》则把颂扬中华儿女在建设祖国过程中的可歌可泣的事迹与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晚会第三篇章“团结奋斗”通过歌声与舞蹈表达对改革开放事业的深情礼赞,也为奋斗者们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豪迈赞歌!《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以轻快、热情的旋律表达了“奋斗者”们在思想解放的氛围中不断锐意进取的喜悦心情。《春天的故事》赞颂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纵览全局的高瞻远瞩。《走进新时代》《江山》唱出祖国发展欣欣向荣、人民生活幸福甜美。《东方之珠》《七子之歌》《故乡的云》表达了在香港、澳门回归之时,人们对祖国的深情眷恋、对国家统一的热切祈盼。《战决口》《生死不离》《长江之歌》表现了中华儿女在汶川抗震救灾、“98抗洪”等重大事件中血脉相连、众志成城战胜自然灾害的雄心壮志和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顽强斗志。

  晚会第四篇章“奋斗吧 中华儿女”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图景。《天耀中华》表达中华儿女祝福祖国、祈盼祖国平安昌盛的美好愿望。《致敬人民》赞颂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磅礴力量,“英雄出自人民,人民就是英雄”。《一个都不能少》记录的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奇迹,也体现着共产党人让人民“共同致富”的承诺。《强军之歌》抒发了新时代军人的豪迈气概,《我的绿水青山》描绘了绿色发展、保护环境的生动实践,体现着科学发展的理念。《赤子》《新的天地》描写“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的赤子之情。《和平——命运共同体》呼唤平等发展、共同富裕的美好未来。《不忘初心》《复兴的力量》以深情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唱出“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的庄严承诺,唱出“万众一心奔向前方”的壮志豪情。

  大型文艺晚会《奋斗吧 中华儿女》是一曲歌颂“奋斗者”的赞歌。全体创作者不断打磨提高,使整台晚会不仅体现了正确的政治追求,而且具有深厚的艺术美学内涵。歌颂“奋斗者”,激扬新时代,我们将以此为新征程中的新起点,去创造新时代的新辉煌,去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明天!

  树中国形象 展中国方向

  鲁太光

  看完大型文艺晚会《奋斗吧 中华儿女》,感慨不已,沉思不已,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部精心编排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之作不仅综合运用歌舞诗、声光电等艺术手段立体地塑造了鲜活的中国形象,而且还通过讲述中国故事,进行了深沉的历史思考,展现了中国方向。

  打动我们的,首先是中国声音——歌曲。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到《延安颂》,从《延安颂》到《春天的故事》,从《春天的故事》到《不忘初心》《复兴的力量》,这一首首歌曲是感奋过一代代中国人的“历史之歌”,是振奋新时代中华儿女的“时代之歌”,因而,这既是音乐,又是史诗。主创团队从“声音”中梳理出一条主线,贯穿起近百年的中国历史。开篇,我们被无尽的哀歌所笼罩。在这哀歌声中,鲁迅先生笔下那个“风雨如磐”“万家墨面”的老中国似乎就站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悲伤,让我们疼痛,让我们愤怒。旋即,这哀歌为狂飙般的悲歌、壮歌所取代。在这悲歌、壮歌声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寻找光明之中国、青春之中国、希望之中国的奋斗历程,一一呈现眼前。这更是欢歌,随着新中国的建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开展,萦绕在我们耳边的,是越来越欢乐的歌声。这歌声带着我们走进“春天的故事”,走进“希望的田野”。这歌声还带着我们走进“新的天地”“绿水青山”,走进“命运共同体”。

  与中国声音完美同步的,是中国脚步——舞蹈。如果说音乐是这台节目的主体的话,那么舞蹈则不仅是这一主体的完美补益,还强化了其表现力,提升了整台节目的艺术表现力。与哀歌相伴的,是蹒跚的脚步。在交响乐与舞蹈《起来起来》中,是黑暗沉重的舞台,是皮鞭下“被奴役的人们”,是鸦片枪下“沉沦的人们”,是蠕动的人群,弱小的人群,挣扎的人群。随着《国际歌》的旋律响起,一曲曲慷慨悲歌、壮歌响彻舞台,我们看到的,是愈益有力的中国脚步。

  在这样的中国声音和中国脚步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的中国形象。这些形象组合起来,宛若一部进化史、生命史,不仅生动地告诉我们新中国是从哪里来的,而且还清晰地标明了中国方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李大钊等早期共产主义者喊出“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国家”,到南湖红船在历史的波面上划出改变中国的第一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正是为了践行这一初心和使命,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斗建立新中国,艰苦奋斗建设新中国,团结奋斗改革开放,在新时代勉力前行。

  这就说到这台节目的主题——奋斗!为了完美呈现这一主题,主创人员通过塑造人物形象,串联起整台节目,而且,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十分注意个体形象与人物群像的均衡,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这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形象之所以能够升华为“这一个”,是因为他们始终来源于“这一群”,始终紧紧地依靠“这一群”,而他们的所作所为又始终是为了“这一群”。整台节目形式上也很有意味。第一篇章“浴血中国”以近乎“快闪”的方式把诸多经典革命歌舞片段组合起来,仅用20分钟就再现了中国人民28年浴血奋斗、建立新中国的历史。其后的“艰苦奋斗”“团结奋斗”“奋斗吧 中华儿女”3个篇章,叙事则相对开阔,节奏相对舒缓,节目比较完整,时间比较充分。尤其是第四篇章“奋斗吧 中华儿女”,一改前三篇章的纵线历史叙事,在空间上展开横向叙事,将正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故事搬上舞台。这样的编排不仅使历史叙述有了现实指向,而且也使现实有了历史纵深感,历史与现实互相映照。这样的艺术形式,有深刻的寓意。在笔者看来,“浴血奋斗”这个篇章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序幕”,而我们现在所经历的则是正在展开的“长剧”的一个章节,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迎接这出“长剧”“高潮”的到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是“观剧人”,又是“剧中人”。这提醒我们,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更伟大”,但也“更艰苦”。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原因,是他与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为此“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的原因。

  音乐舞蹈史诗中的“中华儿女”们

  冯  俐

  大型文艺晚会《奋斗吧 中华儿女》,可谓:一台晚会读懂新中国史。

  史诗是文学。是表现人的!是要聚焦人的心灵和精神的。如何将音乐、舞蹈和史,化为史诗?

  奋斗,毫无疑问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而奋斗的主体,则是亿万中华儿女。无论领袖、英雄,还是这一伟大进程中的无数普通人,都是“中华儿女”中的一员。这台节目最核心的成功之处,在于一度二度同时出发,沿着历史的脉络,化概念为形象:从具体的或提炼过的“中华儿女”形象出发,终又在舞台上,将“史”的波澜壮阔,不断地落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人的形象上。

  试以第一篇章为例。交响乐与舞蹈《起来起来》,舞台主体由人群组成,黑暗沉重中弱小的生命挤压着、蠕动着。不断的点状聚焦,构成无声的诉说:一名被鞭打的劳工带出“被奴役的人们”、一名吸大烟者带出“沉沦的人群”。随着“起来!起来!”的民族命运呼唤,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李大钊、陈独秀从挣扎着的人群中站出来,于黑暗中呼唤着“青春之民族”!紧接着,几个人出现在上海里弄、几个人出现在南湖红船、一面红旗局部照亮黑暗。不时有年轻人从涌动中站起来,低声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所有这些“人物”虽然都只是一闪,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有身份、有表情、有态度的“这一个”。《国际歌》的歌声转作一首首人们熟知的历史歌曲,以“快闪”的节奏,编年重大节点:《工农兵联合起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歌》……《娘子军连歌》《露营之歌》《过雪山草地》……《大刀进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渡江渡江》直到《义勇军进行曲》。仅用20分钟就在舞台上完成了28年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历史全貌,这已是难得。更难得的是,所有这些节目始终以涌动变化的人群为背景,舞蹈不再一味追求整齐划一的舞姿,而是不断强调着人群中只闪现一瞬的、无数不知名的“这一个”。我们会深深地记住南昌起义“第一枪”的那个身影;记住东北抗联和杨靖宇、李兆麟、赵尚志留在白山黑水间的令人永志不忘的话语;记住过雪山草地时那群女兵争着冒死探路、沉入沼泽,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将药箱和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我们会记得铁道游击队员铁道线上的奔跑、掀翻成段铁轨;我们会记得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丽、记得送大军渡江的百姓如何与战士一同浴血;我们期待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惊喜地收获一段短暂的、既有史实依据又有艺术创造的交响情景表演——登上城楼之前,新中国的缔造者们饱含深情地讨论国名、国旗、国歌方案,毛主席于沉思中说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让我们看到了这一时刻的常人心绪、伟人情怀……据我所知,这一段情节,在节目策划的最初会议上,就被提出,并因此形成了整体气质的雏形。

  以“人物”承担叙事议论,在舞台上不断突出对“中华儿女”的群像塑造,这一追求从文学策划到二度呈现,贯穿了整台4个篇章。总结其特点的话,我认为,是强调歌舞情景化和将情景表演融入歌舞与交响的节奏中,不拘一格。并且,对一些历史细节的独特捕捉和舞台放大。

  第二篇章“艰苦奋斗”中,合唱与舞蹈《英雄赞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有王成,有坑道里的“上甘岭”还有冰雕般的长津湖战役——那段今人所知不多的壮烈。男声二重唱与舞蹈《我为祖国献石油》,让我们看到了想象中的大庆工人们。交响情境表演《共和国之恋》,毫无疑问是所有观众都会为之流泪并铭记的节目。张国立、胡歌、靳东、辛柏青的演绎,会让无数人深刻生动地记住钱学森、郭永怀、朱光亚、于敏这些闪光的名字。

  第三篇章“团结奋斗”与去年《我们的四十年》晚会内容相同,但应该说,这一篇章超越了《我们的四十年》,洗练而充满情感——这是亿万中国人为之激情澎湃的四十年!交响乐与舞蹈《战决口》,“98抗洪”,“誓与大堤共存亡”的战士们的身影早已成为国家记忆,但,抓住士兵们被雨水泡烂、被沙袋磨烂的双手,并将之放大在舞台上,则令观众感受到了真切的疼痛,这种痛感令“子弟兵”从一个名词变成了一群血肉之躯,令理性的敬意化作了如父如兄的疼惜。在现场我甚至会想:这些军人如今在哪里?留下伤残了么?会好么?还会痛么?观众此时的泪水,仿佛是在为亲人而流!混声合唱与舞蹈《生死不离》与混声合唱《我和你》是连在一起的。2008年的汶川地震场景再现了战士们救出一名孩子的画面,废墟前的战士们细心地为孩子蒙上眼睛,所有人的表演与其说是舞蹈性的不如说是戏剧性的,再次构成了舞台上的这“一个又一个”。紧接着,林浩本人出现在现场,说出那个被救出的孩子就是自己。台上的画面、音乐再次笔锋一转,回到了当年、回到了地震后不久——小林浩被姚明拉着手,奔跑在奥运会开幕式上。那个动人的视频铺满天幕的一瞬间,我们不仅看到了10年前的抗震、奥运,也看到了一个孩子10年来的命运,它又何尝不是这个民族命运的写照:于大悲大喜中的生死不离、心心相连。

  第四篇章“奋斗吧 中华儿女”,在整体结构上是一次大胆的另起,交响朗诵《致敬人民》的题目和角度,都紧紧扣住了人民、扣住了“中华儿女”,像楔子一样将第四篇章嵌在了贯穿主线上。应该说,在篇章结构上,第四篇章与前三章完全不同。前三篇章是纵的时间线索,第四篇章则是横向铺展。整个篇章的9个节目完全进入交响合唱与歌舞,舞蹈虽然错落有致,但更多还是回到整齐划一。这个时候,更多延续着“中华儿女”形象任务的,是大屏幕——之前有无数真实的画面:几代国家领导人、无数百姓在各个时期的面孔,包括新时代的扶贫、强军、青山绿水、命运共同体……到了《赤子》,大屏幕里飞出28位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的照片,整台演出对于“中华儿女”的群像书写,至此,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如果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晚会《我们的四十年》,成功在将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了“我们”即人民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奋斗吧 中华儿女》,则成功在塑造了音乐舞蹈史诗中的“中华儿女”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