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焦点新闻
焦点新闻
“云游”聚人气 体验更多元
发布时间:2020-03-26 10:06 来源:中国旅游报 编辑:杨倩
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 2020-03-26

  福建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微博新增粉丝五六千人;导游代帅在浙江舟山普陀山景区开展户外直播,成了“网红”;内蒙古自治区昭君博物院的“云游”活动吸引线上观众百万人……

  疫情防控期间,很多新需求、新业态得以凸显,其中之一便是“云游”。在3月18日举办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负责人特别提到,疫情防控期间,云娱乐、云直播、云看展等新业态用户量高涨。

  记者采访了解到,各地的“云游”探索实践,不仅有效满足了大众精神文化需求,而且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

  美景宅家赏 人在云中游

  疫情防控期间,大量景区积极拓展线上业务,紧抓大众精神文化需求增长趋势,推出各类线上创新活动,收获了很多新成果。

  四川峨眉山景区近日参与了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组织的“金牌导游带你云游乐山”活动。在“云游乐山”微信公众号上,第三届全国导游大赛金奖获得者卫美佑娓娓道来,向网友展示峨眉山绚丽风光、悠久历史。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何群说,“‘云游’潜力巨大,下一步,我们还将用无人机在悬崖等大家无法亲身到达的地方拍摄,为游客全面呈现峨眉山全景。”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与短视频平台合作,协调全省文旅主管部门及170余家景区、博物馆和300余名导游、讲解员,自2月23日开始推出“宅家游丝路”线上推广活动。截至3月15日,“#宅家看甘肃好风景#”话题作品2700个、播放总量2.49亿次。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科技处工作人员张佩文说:“这是适应形势、主动变革的尝试。在为居家网民提供精神食粮的同时,我们早早布局,开展营销。”

  福建土楼(南靖)景区开发了720°VR观景小程序。游客只需轻触手机屏幕即可以720°视角领略土楼美景,同时还有语音智能导览。福建省南靖土楼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毅鸿说,疫情防控期间景区线上与游客的互动频率不减反增。

  疫情防控期间“云赏花”热度不减。陕西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耀介绍,3月下旬至4月底,汉中将以直播为核心,开展“大V汉中种草”直播、汉中油菜花海视频大赛等,加速旅游市场回暖,促进消费回补。

  3月14日至16日,“春暖花开,48小时云游浙江”联动直播活动在多个直播平台开展,浙江全省15个景区参与,线上观看总量累计达1300余万人次,点赞量达81万余次。温州雁荡山是参与直播的景点之一。雁荡山管委会宣传中心主任叶金涛介绍,直播活动吸引了76万人次观看和5.5万人点赞。雁荡山景区已经架设了2个5G基站,今后将结合VR、AR技术,深化打造智慧旅游品牌。

  闭馆不闭网 资源汇“云端”

  疫情发生以来,公共文化机构和文博机构发挥数字资源优势,闭馆不闭网、资源汇“云端”,有效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进行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探索。

  疫情防控期间,福建省图书馆网端发力,收获颇丰。1月24日至3月18日,福建省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量总计1560.2万次;微信公众号、微博新增粉丝逾5900人;读者线上续借15546人次,可谓“全民阅读始终在线”。该馆馆长郑智明说,福建省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在闭馆期间推出“阅读战‘疫’”板块,让网友线上体验文旅魅力。福建省图书馆近日还联合技术公司推出了4D百科资源,为读者带来更多乐趣。

  浙江省博物馆公共服务平台在疫情防控期间得以“大显身手”,如利用该公共服务平台分两批推出180余个线上展览,实现“闭馆不闭展”,市民、游客可足不出户体验“沉浸式游览”。浙江省博物馆信息资料中心张永春研究员说,目前省内已有360家文博机构入驻浙江省博物馆公共服务平台,平台的线上展览都由线下的实体展览转化而来,今后,随着技术和资金持续投入,平台还将探索文物3D模型、专家语音讲解、虚拟现实互动等板块。

  甘肃省平凉市博物馆在疫情防控期间以“云展馆”形式向公众讲述文物故事。该馆馆长王启峰介绍,下一步将推出包含讲解的VR虚拟场馆,“云展览、云讲述前景非常广阔,补充了公众因时间不足或是现场观众太多而无法尽兴参观的遗憾。”

  内蒙古在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开展“云游”5G线上直播活动,活动首站是昭君博物院。3月7日直播当天,吸引了百万人参与“云游”。昭君博物院院长武高明说,新媒体技术的运用,给游客增添了新鲜感,带动了游客游览热情,为后续场馆恢复发展打下基础。

  在线旅游平台“马蜂窝”在疫情防控期间加强了“云游”业务力度,推出“云游全球博物馆”系列产品,第一期“云游丹麦安徒生博物馆”,由在丹麦生活20多年的金牌讲解员“丹麦萌叔”担当主播,还邀请了当地知名学者一起带领“宅”家游客深度参观安徒生博物馆。

  前景可期待 探索仍继续

  在疫情防控期间,“云游”发挥了独特作用、展现出明显优势,在疫情过后,如何进一步总结经验、创新应用,值得业界探索和思考。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副院长王朝辉教授认为,“云游”有很多优点,如避免不可抗力影响;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安全性;有利于减少对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破坏;可以深度诠释、有效传承文化等。

  舟山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景区直播为例,仍存在很多难点,比如,如何精准选取主播、如何确保网络流畅、成“网红”后如何应对骤增客流等。景区直播日益增多,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脱颖而出。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系刘爱利副教授认为,对博物馆等场馆来说,“云游”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实际出游”,具有改变传统参观方式的重要意义。对大多数观光型景区而言,“云游”的作用在于即时营销、打造“网红打卡地”。建议各地从实际出发,明确“云游”受众,密切关注即时反馈,实现较高线下转化率这一核心目标。

  延安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云游”不可能完全替代实体旅游,“吃住行游购娱”还是需要线下实际体验的。“云游”更应侧重搭建长效传播阵地。

  “云游”以其独特优势引起业界和民众关注,展现了勃勃生机,业界对于“云游”的探索仍在继续,未来将有更多精彩呈现给游客。(李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