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
“蒲公英梦想书屋--乡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潼南行举办
发布时间:2014-03-12 15:17 来源:国家数字文化网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国家数字文化网 2014-03-12

     

    3月7日,文化共享工程重庆市分中心蒲公英梦想书屋携手16家区县支中心走进潼南县崇龛镇红星小学,共同建立2014年第一座蒲公英梦想书屋,为留守儿童圆梦,助爱前行。

    此次“蒲公英梦想书屋--乡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潼南行由文化共享工程重庆市分中心主办,文化共享工程潼南县支中心、潼南县崇龛镇红星小学鼎力承办。活动中,共享工程重庆分中心副主任张波向红星小学授予蒲公英梦想书屋牌匾,并赠送了两台电脑、500余册少儿书籍以及重庆图书馆70TB数字资源的使用权。16个支中心向红星小学捐赠了500余册图书。此次捐赠极大地丰富了“蒲公英梦想书屋”的书刊资源,为红星小学800余名学生送去了丰富的知识食粮。

    活动特别开设了“领取梦想”环节。杨玲、黎亚雯、徐开艳、夏月潇、廖磊鑫、李雪帝六位小朋友现场分享了自己的梦想。爱美的小姑娘杨玲希望自己能有一套新衣服;夏月潇小姑娘希望能有一个MP5,满足自己平时学习和看动画的需求;黎亚雯、徐开艳两位小姑娘都喜欢滑冰,希望能有一双溜冰鞋。男孩子的梦想都是和运动相关:廖磊鑫是个酷爱骑行的小伙子,他的梦想是能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李雪帝说自己一直觉得滑板很酷,希望自己也能有一套装备。小朋友们刚刚分享完自己的梦想,现场的爱心单位就纷纷举手要帮孩子们来实现梦想。最后,分别由铜梁、长寿、永川、渝北、大足、涪陵支中心“领取“了孩子们的梦想。小朋友们站在爱心叔叔阿姨的身旁,露出灿烂的笑容。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共青团重庆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专家团心理咨询师,重庆正好心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心理咨询师郑勇利为现场的留守儿童带来一场特别的讲座《风雨阳光,快乐成长》。郑老师风趣幽默且充满互动的讲课给孩子们带来了新鲜的课堂体验,孩子们时而跟着老师一起做起手势,时而动手画起图画,时而兴奋地欢呼鼓掌,现场的热烈气氛此起彼伏,好不热闹。讲座完毕,孩子们依依不舍地围在郑老师和主持人周围,纷纷要起了签名。有的孩子甚至兴奋地要求在他所有的作业本上都签上名字。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回荡在校园里,久久不能平息。

    为了帮助留守儿童缓解对远方父母的思念,重庆分中心也将“流动亲情聊天室“活动带到了红星小学。李园园、刘天瑞、李永焜、廖兴杰四位小朋友早早地等待在电脑旁,期待着与父母的视频聊天。

    李园园小妹妹一见到视频中的妈妈就非常开心,稚嫩的小脸上一直挂着满满的笑容。她的父母在成都打工,妈妈今天是特意和工友换班来跟女儿见面。母女俩开心地聊起家事,聊起学习,计划着女儿暑假时的相聚。

    刘天瑞小弟弟的妈妈由于工作关系,没能及时赶到电脑前与他视频,天瑞就先借助工作人员的电话跟妈妈沟通。大约十分钟后,刘天瑞的妈妈出现在了电脑屏幕前,天瑞一见到妈妈的面眼泪刷的一下掉了下来。经过了解,原来刘天瑞的爸爸妈妈常年都在广东打工,一年只有过年才能回来一次,平时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常年分隔两地,难得一次的见面让敏感的刘天瑞和妈妈都泪如雨下。

 

    李永焜、廖兴杰两位小朋友也是男孩子,他们的父母都远在外地打工,也都是由爷爷奶奶代为照料生活。李永焜特别懂事,他体贴地询问视频中的妈妈:“妈妈,你那冷不冷哦?你自己要注意不要感冒哦。”廖兴杰的爸爸是位朴实的铝合金安装工人,常年在贵州打工,一年也只有过年回来一次。廖爸爸虽话语不多,但朴实的话语中透露出温柔的关爱:“怎么过年后还没剪过头发啊,头发该去剪一下了。学习跟得走不?不懂就要多问老师和同学。“虽然廖兴杰和爸爸都不是很善言谈,但我们看到话语停顿间,廖爸爸正抬手擦去眼角的泪花,廖兴杰也已泣不成声。

    现场的工作人员和学校老师都感动得红了眼圈,大家都安慰着孩子们,为他们擦去眼角的泪水,带着孩子们跟视频对面的父母承诺: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与此同时,我们的爱心小分队也马不停蹄地准备着孩子们的梦想礼物。现场活动一结束,爱心小分队走进了六位小朋友的家中,将他们梦想的服装、溜冰鞋、自行车、滑板、MP5都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中。孩子们没有想到惊喜来得如此之快,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蒲公英梦想书屋“---重庆市文化共享工程乡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自2013年6月启动以来,已经先后走进了长寿、忠县、涪陵,为两千余名留守儿童送去了温暖,此次“蒲公英梦想书屋--乡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走进潼南活动是2014年的首站活动,今年计划在江津、綦江、万盛、荣昌、铜梁、沙坪坝等9个区县陆续共建蒲公英梦想书屋,并将在活动拓展、展览宣传等方面进一步面向全社会扩大影响力,以吸引更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来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