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至3月16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
为广泛宣传中国政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进一步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于2006年2月12日至3月16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2月12日上午十时,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了隆重的开幕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春正、国家民委副主任周明甫、财政部部长助理张少春、国家宗教局副局长齐晓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文化部原副部长吕志先、刘德有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主持,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致开幕辞。孙家正部长在致辞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是我国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和生产生活实践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随着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相继发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评审暨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工作的启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此进入的一个新阶段。开幕式最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共同为展览揭幕。此次展览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9个成员单位即文化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国家民委.财政部、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局、国家文物局共同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承办。这次展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型展览。展览着重当前,突出重点,坚持整体性和概括性相结合,民族特色和现代风格相结合,集中展现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果。这次展览按照综合和地方两大版块的设计思路,分别对我国政府、相关部委、社会团体、学术机构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就进行宣传和介绍,使参观者能通过一次展览,系统了解各方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情况。展览一方面通过文字、图片、影视和多媒体等手段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梳理和描述;另一方面通过传承人的表演,利用动静结合的形式来增强展览的可看性和互动性,同时也将传承人的保护问题纳入民众的视野。为配合展览,还将在民族宫举办三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专场文艺晚会”,主要内容以三批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项目:昆曲艺术、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及与蒙古人民共和国联合审报成功的蒙古族长调民歌为主,同时展演部分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的节目。所有的项目都代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天才的创造性、独特的艺术性和极高的欣赏价值。展览采取了集体组织免费参观和零散观众低票价参观相结合的方法。凡单位和集体组织参观以及军人、未成年人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等参观此次展览,一律实行免费。其他零散观众,采取较为优惠的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