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财富文化”的取向
发布时间:2006-06-01 10:07 来源: 编辑:张林林
信息来源: 2006-06-01
袁跃兴
    我在阅读一篇胡润的访谈时,看到他这样理解财富:“中国人对财富的态度有很大的变化,财富的形象是天天在变……我今天想特别强调一下财富文化。中国我跑了很多地方,和很多大学生有来往,我希望他们能自己创业,自己创造财富。我想鼓励创业,鼓励财富文化……” 胡润,这位英国注册会计师,对中国的财富发展,尤其是对中国富豪生活,有很多了解和研究,他在其中说到的“财富文化”,说到了财富的本质问题。“财富文化”,实际上,就是一个如何认识财富的价值,对待财富是一个怎样的态度问题。这种认识、态度,是一种道德的、伦理的,也是一种人生追求,乃至是一种精神信仰。这就可以看作是财富文化。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李白在(将进酒)中高歌:“天生我才必有用,干金散尽还复来。”拉伯雷说:“我没有财产,我欠人不少,把我留下的(财富)送给穷人。”这是古人的财富文化。那么,今天这个“财富时代”的人们,应该推崇怎样的一种财富文化呢? 现在来谈“财富文化”,是很有积极意义的。因为,这是一个财富时代。我们的国家要走向富裕,人民要富裕起来,凭借自己所掌握的科技、文化知识,加上创新精神而成为财富的拥有者及其财富神话,会一个个涌现出来……“财富”或者“财富文化”,将成为今天乃至未来人们讨论的一个主要话题’,关注的主要的社会现实。对于财富,首先是积累,然后。就是用途问题了。这也就是财富的取向,或者是财富文化的取向。在中国,有“钱宜散不宜聚”的传统说法;国外也有财富的道德伦理, “一个人的财富达到了某种限度之后,便为个人的享受所不能及,他可以储藏这种财富,他可以分配并赠送它;或者因此而出名;但是于他本人,这些财富是没有实在的用处的。”这都是人类关于财富文化的取向之说。个人的财富,用于居住价值一两千万元的豪宅,购买数百万元的名车,乘坐私人飞机,享受私人游艇…这是一种财富文化的取向。只要是取之有道,凭个人创富才能所得,本无可厚非的;这种财富消费,可以显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个性趣味,这仅属于一种财富所创造的“总是把物用来当作能够突出你的符号”的消费文化,但对社会而言,是没有多么大的文化精神意义的。至于那种一掷干金挥霍无度的纯粹炫耀性的消费,更不能看作是一种积极的、健康的财富文化了…… 培根在论“财富”时,曾提到“不要追求炫耀的财富,仅寻求你可以用正当手段得来,庄重地使用、愉快地施与、安然地遗留的那种财富”,可见,如何处置财富,的确是一个“庄重”的问题,它可以见文化大境界,道德大境界,人生大境界! 现在,我们的媒体上讨。论财富,?讨论财富文化、慈善文化是越来越多了,这说明,我们对财富也好、对财富的拥有者也好,越来越重视其社会责任和社会评价,社会和时代的财富观开始走向成熟,正在形成积极、健康和理性的财富文化。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