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走大路,还是走小路,一个人走路,前后是孤独。无论你挑日落,还是扛日出,我与你同行,前后有照顾。我是你过河的桥,是你乘凉的树,是你风尘仆仆那间歇脚的屋……”7月14日上午,这首由丛飞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愿你幸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礼堂响起,由中宣部、团中央、中国文联、广东省委主办的丛飞先进事迹报告会文化部专场在这里举行。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孟晓驷,部党组成员、部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常克仁以及文化部各司局和直属单位干部职工600余人聆听了报告。报告会上,广东省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段亚兵以《用生命抒写人间大爱》为题,全面介绍了丛飞的感人事迹;贵州省织金县少数民族贫困学生晏语轻轻讲述了被她称为“爸爸”的丛飞对她的大力资助和关心;湖南省汉寿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胡诗词以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己在丛飞的资助和感召下,一步步由小乞丐走上成才道路的历程;丛飞的妻子邢丹在报告中那感人肺腑的话语“嫁给你一生不悔”,更是让台下的听众热泪盈眶。中午将赴云南开会的孟晓驷同志在上飞机前专程赶来会见报告团成员,倾听丛飞同志先进事迹,并几次感动得用纸巾拭泪。她表示,报告会再现了丛飞的伟大,对每一位听众都是一次教育。丛飞是文艺界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为他感动,更为他自豪。文艺工作者不仅应该有艺术才华,有突出的艺术成就,更应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丛飞很好地践行了这两个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她认为,丛飞很好地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传统道德观念尽管面临很多考验,但它不会迷失,因为它是一个民族传承发展的动力。常克仁同志主持报告会。他指出,文艺工作者是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担负着为人民提供精神文化食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神圣职责。文艺工作者向丛飞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自觉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牢固树立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坚定信念,始终把个人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事业融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就要像他那样成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楷模,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就要像他那样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要求,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汲取营养,激发灵感,不断提高文艺创新能力,反映人民心声,关注国家命运,抒发时代精神,谱写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篇章。丛飞同志的先进事迹深深打动了文化部系统的干部职工。国家话剧院党委书记严凤琦表示,人间的巨大的悲悯心是丛飞的精神动力和源泉。作为先进人物,他的巨大精神力量,给我们树立了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一般化的概念化的宣传不足以有这么强大的震撼力,报告团成员在报告中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最朴实的话,是人性的力量感动所有人,感动中国。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党委书记黄民暄认为,与深圳这样一位义工,这样一位自由歌手相比,年轻的文艺工作者还缺少那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丛飞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我们的社会还存在很多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需要国家,需要每一个人奉献爱心。聆听报告的同志纷纷表示,要以丛飞同志为榜样,争做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报告会后,一位现场听众自发为贵州贫困山区儿童捐献200元钱,并看望了丛飞的女儿邢小丛飞,祝愿她健康成长。
(部直属机关党委简报200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