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中共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刘殿学----在文化部直属机关纪检干部学习班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07-07-19 15:51 来源: 编辑:张林林
信息来源: 2007-07-19

    各位领导: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的形势下,迎来文化部和直属机关的各位领导,首先表示热烈欢迎,让我有个发言确是班门弄斧。黑龙江属东北老工业基地,这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刚刚闭幕的省第十次党代会,决定了两件大事:第一,确定了未来五年发展的主题,就是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两个前题下,为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而奋斗。第二,选举产生了以钱运录为书记的新一届省委。黑龙江充满了生机,充满了希望。下面我汇报几年来省直机关党的建设的一些情况,分三个问题:一是思路决定出路;二是素质决定能力;三是党风作风决定形象。

    一、思路决定出路有人说机关党的建设抓多了不行,抓少了不行,抓硬了不行,抓软了不行,主要说难抓。机关党的建设不同于农村、企业、社区,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一靠行政的方式抓党建思路比较窄,探索一条靠自动运行的长效机制与行政方式相结合的路子,我们在实践中探索五个创新的做法: (一)思路创新。有人说现代社会,一个思路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就可以创造一片奇迹,甚至可以书写一段历史,这话有一定道理。我们探索总结出: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职工拥护、效果明显的工作思路。围绕中心:就是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任务抓党的建设,各部门就是围绕党组(党委)的中心工作抓党的建设。突出重点:就是在工作摆布上不能平铺直叙,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把重点工作凸现出来,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重工作上集中力量,形成合力,一抓到底,创精品工程。职工拥护:就是在决策时走群众路线,开展重要活动或重要事项应注意征求各部门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把干部职工欢不欢迎,赞不赞成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都要用干部职工拥护不拥护来调整过程和检验结果。效果明显:就是在每项重要工作决策时,要提前预测工作结果,并注意在工作过程中对效果的反馈,成果明显就办,不明显的要随时调整或缓办、不办。 (二)载体创新。载体这种形式常见常用,重要的是如何选准好的载体,实践使我们感到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载体要体现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点工作;二是载体要有明显的实效性,起到牵动带动和激励作用;三是载体与其它工作能够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四是载体要得到机关干部职工的认可。机关党的建设,首先要抓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是理论建设,理论联系实际一直是机关理论武装的重点、难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后,经过反复的调研,提出了“学理论、作表率”活动,学理论就是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表率就是“三个代表”加上党风、作风五个表率,现已表彰了三批,两年一表彰。这样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把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把理论的力量与人格的力量结合起来。另一个重要载体就是省直机关党政工作部门工作责任制,72个党政部门实施工作责任制。 (三)机制创新。贯彻落实中央“四个文件”长效机制抓四制:即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机关党员经常性教育制度、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和流动党员的管理制度。几年来有三种机制作用较为明显:一是激励机制。二是监督机制。在《条例》下发前,我们制定了《关于加强省直机关党内监督的暂行办法》,党内监督工作前进了一步。三是服务机制。我们坚持抓大带小,突出重点;多调研,少检查,少要材料;少开会,开短会,开综合性的会议,小会大宣传;开展活动搞就搞好,搞出精品,活动不能太多,要立足于大多数党员干部职工拥护和参与。 (四)制度创新。主要是三个转变:一是由比较原则、笼统向规范性转变。在制度的内容上,尽量做到针对性要强,要具体化,,能量化的都要量化,易于操作。二是由单项、局部向全面性系统性转变。要在配套体系上做文章,在完善上下功夫。三是由轻执行、不落实向严肃性实效性转变。逐步建立抓落实的监督制约机制,保证制度建设取得实际效果。案例,《省直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抓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三部分:一是抓什么,二是怎么抓,三是不抓怎样制约。 (五)组织创新。按规定各部门机关党委受工委领导,党组指导,实际上部门党的建设关键在党组。我们提出意见,省委办公厅文件转发,大力提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兼任机关党委书记,兼任后变指导为领导,强化了机关党的建设,中省直党政机关87个部门现在有69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兼任机关党委书记,普遍实行一岗双责。

    二、素质决定能力对党务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从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四中全会,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经历了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和不断深化的过程。?我们对党务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逐步提升为:一是加强党务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是永葆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二是加强党务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三是加强党务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是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第一,确定党务干部执政能力的具体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后,我们制定了党务干部必须提高六种能力。一是服务中心与科学执政的能力;二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三是理论功底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四是组织协调与落实的能力;五是语言表达与写作的能力;六是探索与创新的能力。第二,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特别体现在思想上和政治上。我们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有思想政治的发动作为先导。只有党的领导核心科学地分析形势,准确地把握方向,并以此对全党进行充分的思想发动时,党的事业才能大见成效。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时,我们工委组织省直机关党员干部和党务工作者参加的30多场8000多人参加的辅导报告。最近我们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我们组织工委机关干部和各部门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进行了七个专题的学习,对和谐机关大讨论时,有44名党务干部发言,推荐10名大会发言。第三,紧紧抓住机遇。我们抓住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这个机遇期,把提高党务干部“六种能力”作为工委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目标,对党务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党课和专题辅导时,各部门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都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时,群众满意度测评,五项全是百分之百满意。? 第四,强化培训机制。按照中央《干部教育工作条例》,一是制定并抓好《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关于大力加强培训提高六种能力的具体意见》等制度性意见的落实,解决党建工作能力问题;二是进一步落实省直机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责任制;三是建立省直机关党务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反馈制度。第五,扩大培训基地。省里为整合资源,将省组织干部培训中心与省直机关党校合并,由原来的3000多平方米扩大到10000多平方米,居全国省直属机关党校前几位,2005年培训6300余人,2006年培训8600余人。第六,完善培训体系。探索并实践了以省直机关工委为依托,以省直各部门协调配合为辅助,以省直机关党校为基地的省直机关党务干部培训体制,形成了工委领导、各部门配合、党校管理的培训模式。我们与省外培训有机结合,省直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和工委部分干部115人,参加中纪委监察部杭州培训中心培训15天,解决怎样当好专职书记和党内监督薄弱的问题。组织四次参加全国改革高层论坛学习,最多一次在人民大会堂132人。我们工委的工作评价,经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责任制民意调查,对履行职能、工作作风、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四项指标,在省直机关4200多人间卷测评中,连续四年在省直机关72个党政部门中名列第一。

    三、党风作风决定形象黑龙江发生了田凤山、韩桂芝案件,田凤山曾任省长、国土资源部部长,收受钱款xxx万元人民币。韩桂芝曾任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收受钱款折合人民币xxx万元。对黑龙江的形象影响是很大的。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省委省政府抓了以下工作,省直机关工委抓省直机关贯彻落实工作。一是200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强“两风”建设的重要决定,在全省集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在党风建设上,认真汲取买官卖官的教训,重点解决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在工作作风上立说立行,办实事、求实效。二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单独安排一段开展警示教育。三是省委省政府开展10项利民行动,为群众办33件实事。四是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学党章、促廉政、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五是建立“两风”长效机制,制定14项制度。吴官正同志讲:黑龙江省委结合实际提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并从“两风”建设入手,着重解决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行政行为不规范和工作不落实的问题,这是很有针对性的。省委领导很动脑子,抓得也准。黑龙江会迎来一个比较快的发展时期,会迎来一个政通人和的时期。曾庆红同志来我省视察时说:黑龙江的发展变化表明,黑龙江省真正把查处“两案”的过程,变成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转折点,变成了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转折点,变成了搞好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转折点。下面我谈几点感受:第一,领导干部必须坚定信仰。立大志、图远谋,信仰是动力。田、韩违纪违法的根源在于理想信念动摇,党性原则丧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背弃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田、韩都出生在贫困的农民家庭,田凤山在检查中写道:我上中学是父亲牵着马驮着行李徒步两天把我送到县城的。田在大会上讲过周期率的问题,到头来还是小农意识,动摇了大目标,当了李自成。第二,领导干部必须作出表率。领导干部的责任,不仅要出主意、用干部还要作表率。正人先正己,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人正,正一方。廉洁是我们每个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作风,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它有三个特点:一是它有主观性。取决于人的追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信仰、利益和监督。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牢固地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精神上就有寄托,生活上就很充实,行动上就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办实事,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廉洁奉公,实现人生的价值。二是它有客观性。公生廉明,廉生威。我们的古人早已认识到这个道理,在现时的社会实践斗,对领导干部来说,廉洁是做好工作的一个前提,廉洁才能有信誉有威信,才能实施领导者的职能。正如俗话说,手脚净,腰杆硬,众人服,有效率。三是它有一贯性。做到廉洁和保持廉洁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的思想是不断变化的,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第三,必须对新机制新体制讲究执行的效率。近几年政治改革有些项目对反腐败是很坚实的。如各级党委实行常委制,减少副书记职数,据说这里也汲取了田韩案件的教训,解决了书记办公会代替常委会,常委会代替全委会的问题。加强了民主集中制,扩大了党内民主。包括反腐败建立巡视组、直设纪检组监察室等都是好的机制体制,尽快充分发挥作用。第四,必须坚持加大查办案件的工作,这是监督效果的有力体现。第五,不能低估腐败问题造成的后果,有人说讲反腐败成本,但不能低估腐败造成的危害,黑龙江发展滞后有多种原因,但田韩案件在干部工作上造成的后果不能低估,确实坑害了一批干部。总的说,党的十六大以来省直机关党建工作积累了七条经验:一是必须有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职工拥护、效果明显的工作思路,实践看是符合机关实际的,是一个突出中心的思路,是抓重点的思路,是实践第一的思路。二是必须发挥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抓党建的关键作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兼任机关党委书记的作法,在组织上体制上是个突破,使党组抓机关党建变指导为领导,有利于强化机关党建工作。三是必须把重点工作由虚做实,由软变硬,抓大带小。这是在工作方式上由单一行政方式与靠机制、载体、制度相结合的成功实践。四是必须坚持抓精品、抓重点。集全委之力抓大事,推动全局工作。五是必须坚持服务于机关,造福于全省人民。建立一整套服务机制,坚持为基层和群众办大事、办好事、办实事。六是必须有适应工作需要的财力,通过不懈的努力,取得方方面面的支持。七是必须解放思想、坚持创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祝文化部直属机关的工作一年更比一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