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以政务公开规范和保障政府文艺调控
发布时间:2007-09-10 17:13 来源: 编辑:张林林
信息来源: 2007-09-10

    文化主管部门做好政务公开工作,既是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各项文化建设事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和谐文化建设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坚持在每项工作中做好政务公开,是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职责所在。

    一、艺术司职能转变中的政务公开艺术司是文化部主管专业舞台艺术事业和文学美术事业的司局,其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促进文艺繁荣,推动表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新时期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社会文化方式的不断变化,文化部艺术司职能与文艺调控手段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系列文化建设项目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以艺术评奖为主调控文艺创作的手段和思路。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政务公开既是行政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文化主管部门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保障。在这一转型过程中,艺术司切实体会到,坚持政务公开不仅不会给自己“添麻烦”,反而有利各项文艺调控手段的圆满实施。唯有公开才能公正,唯有公开才有公平。艺术司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各项活动全程均安排专人全程负责,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并在经费等方面对此项工作予以了充分保障。目前,向各级文艺主管部门、艺术团体、文艺工作者以及广大群众尽可能地公开信息已经成为艺术司从事各项文艺管理的重要原则。

    二、政府文艺评奖中的政务公开近年来,中央和国家多次规范文艺评奖,文化部的各类奖项被合并为中国文化政府奖。艺术司在自身承担的代表专业艺术国家水平的“文华奖”的评选工作中,自觉坚持政务公开的各项要求,落实各项政务公开的要求。为保证艺术司主办的各项评奖活动都能够接受最广大群众的监督,艺术司多年来一直把信息的及时、准确、丰富地向外传达作为各项评奖活动必须全力做好的工作之一,多渠道、多手段、多层次地对艺术司评奖活动情况进行通报,构建了一整套政务信息定时发布制度,在评奖评选中坚持做到信息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监督公开。 1、宣传监督机制在文华奖各子项目活动召开前,艺术司都召开新闻发布会,请部领导和司领导就该项活动的有关情况向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文化报等在内的重要媒体进行通报,通过他们将活动信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各门类文华奖评奖过程中,各承办地均积极对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报道和宣传。政府的文艺政策、评奖的背景情况、相关文艺品种的沿革历史及发展动态、甚至著名剧团、流派、演员的详细评介都通过这些宣传报道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赛事的进行,成了一个持续的宣传站,一幅全景的展示图。公开的目的在于监督,监督的效果取决于对群众反馈的处理。艺术司在主办的各项评奖评选活动中,均积极要求驻部纪检监察局进行全程监察,保证活动进行的每个程序都公正。对于活动进行中和结束后接到的群众举报,均按相关程序认真处理,确保各项活动达到最好效果 2、中央地方联动机制在每年年初,艺术司会把当年评奖活动的时间安排通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主管部门,并在年初的全国艺术创作座谈会上向与会的各地主管厅领导以及艺术处的同志进行传达,在一年之始就让各地及时准确地掌握这些信息,以便有充分的准备进行运作。在各项活动的进展中,艺术司与各地主管部门积极沟通,不断交流,掌握最新情况,保障活动顺利进行。在活动结束后,共同对活动进行总结,以利今后工作的开展。 3、总结汇报机制为积极总结经验艺术司主办的各项活动,艺术司举办的活动在结束后均有详细总结。艺术司根据活动具体情况和承办地的汇报情况,及时做出细致全面的总结,并以艺术司简报的形式上报并下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以及部内各单位及直属单位。这些总结也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文化部政府网站等媒体,这既是对自身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教训的汲取,也让各地各部门以及广大群群众通过对比对我们的工作有更多地了解,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完善的制度保障,为艺术司的各项活动营造了公开、公正的和谐气氛,为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圆满成功打下了基础。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即将于明年在湖北举办,文华大奖和各单项奖的评选届时都即将揭晓,政务公开营造的和谐气氛将保障中国艺术节的顺利圆满举办。

    三、重大文化项目中的政务公开艺术司承担着如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昆曲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以及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等重要的文化建设项目。在这些重大的文化建设工程中,艺术司不仅在各项工程开始伊始就通过下发文件、报纸电视台报道、网络刊登等手段公布工程的详细内容,在活动的具体开展中,我司也认真落实有关要求,公开评委名单,公布评审评语,公布评审结果,活动全程均有驻部监察局监督,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使各项活动圆满完成。以刚刚结束的“纪念中国话剧艺术诞生一百周年”活动为例,艺术司的政务公开机制就再次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保障该项活动顺利圆满地进行。早在2005年,文化部艺术司就已经在筹备“话剧百年”的纪念活动。2006年初,文化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拟订了纪念活动整体方案。2007年初,各项活动的准备工作皆已就绪。2007年2月,文化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即将于四月举行的话剧百年纪念活动向全国各主要媒体进行通报。文化部成立了由办公厅新闻信息处和艺术司共同组成的新闻联络部门,针对海内外媒体的采访及观摩要求进行积极沟通和联络,不仅向广大记者公开了此次活动决策过程和相关背景资料,还竭尽所能地在“纪念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暨第五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中为记者们安排现场观摩的机会,使其能够“零距离”地接触那些反映时代精神、代表当代话剧舞台最高艺术成就的作品,实践证明,这对于在全国范围内全面而丰富地宣传此次活动,引导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到此次纪念活动中来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此次纪念活动中,还表彰了一批为中国话剧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艺术家和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这是百年话剧的一件大事。包括广大艺术家在内的全国众多的话剧艺术爱好者都极其关注究竟是那些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入选此名单。文化部提前将拟定名单在文化部网站及中国文化报进行公示,征求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以最广泛的公开保证此份重要名单的公正性。可以说,话剧百年活动顺利圆满地开展,是重大文化建设工程中的政务公开的又一次成功实践。正如实践一次又一次证明的那样,政务公开已经并必将在文艺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将坚持这一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