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同志会见部分民族音乐专家,就民族音乐现状及发展问题进行座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和文化部部长孙家正,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于幼军,副部长陈晓光及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了座谈会。 曾庆红同志在讲话中指出:今年的国庆音乐会《祝福祖国》,音乐好听,这么好的演出,又是以民乐为主,组织得很好,演出编排也好,有创新。国庆演出以经典曲目为主,什么是经典音乐?概括起来就是16个字:寓意深刻,旋律优美,百听不厌,经久不衰。像二泉映月、黄河与长城随想曲、以及根据《浏阳河》《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江山》改编的《岁月如歌》等名曲,非常好听。从国庆音乐会得到启示,弘扬民族文化在民族音乐方面大有工作可做。 庆红同志指出:改革开放将近三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取得很大成绩。但目前社会上出现心急浮躁的问题,这是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反映到文化艺术方面也出现一些不良现象,歌曲、小说、电影、绘画等也给人们带来浮躁情绪。
因此需要好好弘扬一下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比较优雅、平稳、抒情,也能表达深刻含义,不让人焦急气燥,听听民乐对心情平和、放松都有好处。民乐中有好多东西值得继承,也面临着开拓创新问题。民乐要发扬广大,要创新。民乐特色鲜明,也很动听,如二胡如歌如泣。但也有人认为相比交响乐,民乐显得单薄,特别是很多年轻人不喜欢民乐。不能责备年轻人,要在表现手法和乐器本身去创新。目前优秀的演奏家、歌唱家很多,关键是缺乏好的乐曲,缺乏好听的新作品。 庆红同志指出,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掀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是摆在文艺界面前的重要任务。经济社会的发展确实需要文化本身的发展,需要文化走出去,成为国家的软实力。我们不排斥世界各国优秀的经典艺术,但我们也不能一来韩流就被打跨。国庆音乐会把钢琴、贝斯低音提琴、定音鼓都放进民乐队里了,萨克斯和二胡也一起演奏。虽然西乐的乐器在表现力上可能比民乐强,但民乐更丰富,更有特点,更抒情,更能够表达感情,并包含深刻的道理。如演奏《梁祝》二胡可能不如小提琴,但演奏《二泉映月》就感觉小提琴不如二胡。 庆红同志强调,要加强民乐人才培养,要爱惜人才,人才难得。要帮助艺术人才解决困难,使其健康成长,这样对民族对国家都是大幸。决不能干摧残人才的事情,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要制定政策,保护艺术创作者权益,坚持公平正义,下力气保护知识产权,不能听之任之。同时,作曲家要大量深入生活,反映现实,反映生活,使现实主义创作成为主流,成为主旋律。还要看准市场,要有市场头脑,把事业和产业结合起来,既重视社会效益,又重视经济效益。既要有好作品,也要有好的生活,否则谁愿当作曲家?要抓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遇,发展艺术事业。 庆红同志还提出,振兴民族音乐,各相关部门要全力以赴,不断努力工作,给予人财物的有力保障。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媒体要加强宣传力度,要有导向,扩大民族音乐的影响。创作出好的乐曲,要不断演出,不断让观众听,不断在媒体播出,有文章,有宣传,有导向,就会产生很大影响。天天看大长今,能不韩流吗?主流媒体特别是电视,要不断加强导向性,作好启发性宣传,争取更多青少年观众。
刘云山同志在讲话中指出,胡锦涛同志6、25讲话,提出文化建设的三项任务,一是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推动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二是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提高到新的高度,三是掀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三点要求都与民族文化有密切关系。繁荣文化要充分认识文化的“三性”,一是民族性,首先要抓好传统文化,抓好优秀民族文化,这是文化的根;二是包容性,要注意引进和借鉴,二胡本身也是舶来品,发展民族文化要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三是时代性,要与时代同步,艺术脱离时代就没有生命力。云山同志还提出要在工作层面上大力支持民族音乐的发展。 孙家正、于幼军、陈晓光等同志都在会议上发言。 民乐专家们在发言中对于发展振兴民族音乐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概括有以下几点:1.组织创作人员深入生活,加强民族音乐创作,不断创新;2.提高艺术创作人员积极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3.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培养艺术人才,推出民乐艺术新人;4.借鉴国外和港澳台做法,发展民族乐团,特别是青少年和学生民族乐团;5.加强国际间民乐交流,弘扬民族艺术;6.创办一个国家级民族音乐刊物;7.打造传统节日民族音乐演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