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午10:00,在四川省都江堰市最大的板房学校皖川中心学校,1000多名小学生正在观看中国儿艺益智趣味剧《小吉普?变变变》。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进行了现场直播报道,记者在演出现场采访了中国儿艺周予援院长。周院长说,我们中国儿艺这次携手成都儿艺来到地震重灾区都江堰市,就是为了给灾难后的孩子们带来快乐,孩子笑脸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精选演出剧目 演员奉献真情 继今年“六一”在中国儿童剧场举办《马兰花》赈灾演出并将全国四个城市的巡演票房收入全部捐献到灾区之后,中国儿艺继续在“关爱之路”上前行。6月30日-7月7日,中国儿艺《小吉普?变变变》剧组在周予援院长与闪增宏副院长的带领下奔赴灾区,携手成都儿艺、绵阳艺术剧院深入四川震区进行慰问演出,行程8天,为地震重灾区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和绵阳市等四个地区十多所学校的近两万名学生,进行了12场义演。此次四川之行,中国儿艺特别选择了以轻松、快乐为基调的《小吉普?变变变》。在前半部分的《变变变》中,晾衣夹、坐垫、绒布、刷子、海绵、胡萝卜、香蕉、黄瓜等最为平常的日用品和蔬菜水果,在三位演员的手中变成大象、鱼、小熊、鸭子、螃蟹等动物,奇妙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总能让孩子大开眼界;后半部分《小吉普》则讲述了一辆消防小吉普如何成为小英雄的故事,传递了“人小力量大”的主题。 这次震区义演,演职员们冒着余震的危险,克服了路途劳累、天气炎热、吃住行不便、演出场次密集等困难,透过诙谐的表情和肢体动作,为震区的孩子们带来了由衷的欢乐,抚慰了孩子们受伤的心灵,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注入了一缕明媚的阳光。值得一提的是,《小吉普?变变变》的主演孙党营,对灾区的孩子怀有特殊的感情。她出生于1976年的唐山,在当年大地震发生之时,身怀六甲的母亲身负重伤,在医生的全力救治下得以脱险并产下了她,由此为她取名“党营”。此次她主动请缨赴川演出,她说:“能为灾区孩子带来欢乐,不仅是我,也是我妈妈的心愿。”
赠送儿童剧光盘 播撒艺术家关爱 都江堰市最大的板房学校皖川中心学校,是由灌口小学、尚阳学校、北区学校、十局学校等六所学校组成的过渡学校,学生三千多人。7月3日,中国儿艺在这所学校演出了二场,2000多名学生观看了演出。在学校和学生们强烈要求下,7月4日为没有看到演出的1000多名孩子又加演了一场。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正是听说了这样的演出盛况,赶到皖川中心学校进行了现场直播报道。演出期间,中国儿艺向皖川中心学校、绵阳八一帐篷学校等六所学校分别赠送了电视机、DVD机和一套光盘。这套DVD光盘,是中国儿艺从建院五十年优秀儿童剧中精选的《马兰花》、《小兔快跑》、《十二个月》、《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和《小蝌蚪找妈妈》等五部经典剧目制成的。今后,学校能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这些经典儿童剧,孩子们也能通过这些光盘感受到儿童剧带给他们的快乐。这次义演虽然结束了,但中国儿艺的艺术家们对震区少年儿童建康成长的关爱之情,却深深地留在了震区孩子们的心中。 震区政府大力支持 地方剧院锦上添花 中国儿艺这次四川之行,得到了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文化局和绵阳市文化局的大力支持,中国儿艺携手成都儿艺,走进了板房学校、走进了居民安置点、走近到孩子们的身边,让四川震区都江堰、彭州、崇州、绵阳等地的近两万名孩子,受到了戏剧艺术的教育、欣赏了儿童戏剧艺术、享受了儿童戏剧的快乐。除了中国儿艺的《小吉普》,地方剧院也给孩子们献上以快乐为主题的人偶舞蹈《格桑花》、《俏花旦》以及《变脸吐火》。 在彭州的通济小学、白鹿镇安置点,在崇州的怀远中心小学、街子镇安置点,在都江堰幸福镇幸福园,在绵阳的马鸣阳坪小学、梓潼文昌三小……,特别是在八一帐篷学校,这是重灾区北川县的六所学校幸存下来的孩子们所组成的学校,他们的笑脸让人们看到了震区美好的未来。中国儿艺走过的每个地方,都收获了孩子们开怀的笑声和热情的回应。 中国儿艺演出中心副主任王莺,青年演员演员刘佳、韩文亮,舞美工作人员宋刚、李之改、李彬、吴啟军,剧目宣传马臻珠、刘捷共同参加了此次义演,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收获了孩子们的笑声。 中国儿艺“走进灾区、关爱儿童”大型公益演出活动,是中国儿艺落实十七大“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真诚奉献,是中国儿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坚定选择,是中国儿艺“一切为了孩子”的挚热追求,是中国儿艺为震区少年儿童们奉献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