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艺一行12人在周予援院长、闪增宏副院长的率领下于6月30日在京启程奔赴成都,7月1日至3日为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的小观众们演出;7月4日凌晨赴绵阳,为安置在那里的绵阳、江油和北川的孩子们演出。笔者全程记录了感人的场面,以志铭心。上篇:洗礼,儿艺人的感动 2008年7月1日 晴 今天是极其特殊的日子,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87周年了。演出劳顿一天的儿艺人,夜里11时才吃上第一顿热乎饭。剧院的党员同志互道节目快乐,周予援院长对党员提出要求,每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要以身作则,为抚慰灾区孩子做出贡献。当场有两名青年演员表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天,早晨5时30分我们从成都出发,经过两个半小时的路程,到达演出的第一站彭州通济小学。周予援院长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朗诵道:“有一种意志叫坚强,有一面旗帜在飘扬——党旗”,副院长闪增宏主动承担起主持人的角色。中国儿艺和成都儿艺30余名专业演员,用富有想象力的快乐益智的趣味剧与现场上千名小观众一起互动,为孩子们带来了欢乐。演出结束后,演员们走进帐篷和小学生做游戏,亲切交谈,宽慰孩子们的心。吃午饭的时候,我们谢绝了学校准备的午饭,自备干粮,席地而坐简单地吃上一口。晚上6时30分,我们不顾劳顿又赶到彭州白鹿镇受灾群众安置点演出第二场。党的生日这一天,能够把党的温暖送给灾区人民,尽管演出任务繁重,身体疲劳,心灵都很亲切而庄重。 2008年7月2日 小雨川域的小雨又热又粘。许多演员不适应当地的气候,更适应不了当地的饮食,但是,满目的断壁残垣,崩塌的公路桥梁,可以相象灾区人民经历了多么大的灾难创痛。早6时,我们向崇州怀远中心小学进发,一路上,演员们都在想:大震过去了,残留在人们心理的余震如何消除,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尽快扫去地震带给孩子和家长心中的阴霾。崇州怀远中心小学楼舍在地震中完全垮塌,但是两千多名师生无一人死亡,只有少数受伤,这种奇迹和安慰实在暖人心头。他们在震后搭起了帐篷学校,很快恢复了教学秩序,但是有些老师失去了亲人,有些孩子失去了父母,一场心灵的慰藉就在我们演出中热忱地进行着。演出结束后,杨校长拉着周予援院长的手久久地不肯松开,他称赞我们的剧目演到孩子们心里去了,希望我们常来。演员韩文亮等人,自己花钱购买了200份学习用品,当场捐给该校部分学生。剧院购买了电视机、DVD及优秀剧目《马兰花》、《十二个月》、《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小蝌蚪找妈妈》、《小兔快跑》DVD学盘,赠送给学校,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享受到更多的快乐。看到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和感激的神情,我感到非常欣慰。
四川汶川灾后中国儿艺几次捐款,全院上下至真至纯至善地为灾区人民着想,六一期间在中国儿童艺术剧场举办《马兰花》赈灾演出并将全国四个城市的巡演票房收入全部捐献灾区等等。大家只有一个心愿,让四川灾区人民尽快摆脱地震灾害的痛苦,重建美丽幸福的家园。 2008年7月3日 阴到灾区3天了,我们的衣衫始终是潮湿的,住所也是潮湿的,天阴气闷,在潮湿的环境中睡眠很难入睡。昨夜,同样是十点半吃上热乎饭,而在开饭前的演出,观众达千余人,地方狭小,观众拥挤得水泄不通,安全工作成为我们的重中之重。由于加强了疏导和管理,没有任何事故发生。但在入睡的时候感觉异常疲惫。早晨,许多演员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面孔黑了许多,眼圈暗了许多,但是心灵却明亮了许多。今天赶往的是一所安徽援建的学校,是由原来的6所学校重组而建的,全校有8000多名学生,演出场次安排得十分紧密,上午9点和10点半各一场,晚上6点一场,应学校和当地群众强烈要求,还要加演一场。而在这一天,我们还要连夜赶赴重灾区绵阳,辛苦的程度可想而知,但周予援院长在接受新闻频道采访直播中的坚毅和神情,给大家带来了莫大的荣誉和鼓舞。 下篇:绵阳,难割舍的情怀 2008年7月5日 小雨雨还在下,是不是已经遇难的孩子们在另一个世界和我们会话。我们于子夜走进绵阳,这里的山,这里的水曾经那样地熟悉,在去年年底我们带着《马兰花》曾来到这里,给当地的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5月15日绵阳的同志给我发来一则短信,让我泪流满面:“王莺同志,感谢您和中国儿艺的艺术家,有一些绵阳的孩子带着《马兰花》的甜美和欢乐已经去到另一个世界了,有《马兰花》陪伴,他们会幸福的。” 绵阳,我来了,我们来了。这是早晨5点30分,我们的舞美卡车开进了马鸣乡阳平小学,卸车装台布置,一切都在静悄悄地进行,我们不想惊动熟睡的孩子,同时揣着一颗沉重的心,悼念那些遇难的儿童。应该说,马鸣乡阳平小学204名学生(包括学前班)是幸运的,地震时学生们正在午休,老师们一心想把学生完好无缺地输送出去,教学楼轰然倒塌,老师受伤了,但是学生们都很安全。不知为什么,我的眼睛总是望着远方,我为幸运者鼓与呼,我为学校老师的敬业和责任而感动,我为遇难的孩子们曾经流泪到天明。这里有这么好的老师,完好地保护住了孩子的生命,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毫发未损,纷纷跪谢老师们。作为儿童文艺工作者,同样是孩子们的老师,我们受到了学生和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我们的节目在这一天演出的格外动情,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感更加坚定和明确了。 2008年7月6日 晴气温达到了36度,烈热炎炎,几日来感觉到的余震数次,舞美队在总装备部援建的八一帐篷小学装台的时候,就已经挥汗如雨。此时演员们疲劳地熟睡着,在梦中他们还在重温上午的温馨。乡下演出场所,卫生条件较差,全村只有一个厕所,但村民和孩子的热情感动着儿艺人,节目演出十分完美,绵阳艺术剧院也参加了演出,演员阵容进一步扩大,昂扬向上的主旋律在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荡气回肠地响彻。
今天的演出场所是由北川4个小学组建而成,这是由部队与学校紧密配合管理兴建的震后第一所帐篷小学,有学生近千人。由于演出时间是周六,部分学生被亲属或家长接走,留校的有孤儿和留守儿童,他们更加渴望快乐,我们的演出被他们称为入校以来享受了最快乐的一天。夜幕降临了,燥热的空气开始变湿。孩子们走上舞台动情地唱起了《感恩的心》,他们经历了那么大的创痛,依旧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孩子们的心啊,像水晶般透明,我们的眼泪夺眶而出。八一帐篷学校的李校长诚恳地说:“这些孩子常常生活在地震的阴影里,时不时地梦中惊醒,孩子们的情绪需要释放啊。他们有时要打个小架,出现不文明的举动,今天你们带来了精彩的节目,他们有多么开心啊,懂得团结友爱了,举止文明了,今晚他们的梦一定会很甜美。” 是啊,儿艺人坚信,“一部优秀的儿童剧能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2008年7月7日 晴这是中国儿艺携手成都儿艺绵阳艺术剧院“走进你身边”公益演出依依惜别的日子。难以割舍的情怀,在昨晚就已经非常凝重地表现出来了。我们除了慰问孩子,还慰问了战斗在灾区一线的解放军官兵,我们将全体签过名的T恤衫送给最可爱的人,政治部主任庄晏同志激动地表示,要把T恤衫放入博物馆,留下永远的珍藏和纪念。他感激艺术家,不仅给灾区的孩子带来了快乐,还给部队官兵带来了快乐和巨大的精神鼓舞。这次公益演出,得到了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文化局和绵阳市文化局的大力支持。成都儿艺给孩子们献上以快乐为主题的人偶舞蹈《格桑花》、《俏花旦》及《变脸吐火》,中国儿艺带去的是经典快乐益智趣味剧《小吉普?变变变》,大汽车成舞台,带给孩子们无尽的快乐。中国儿艺和成都儿艺、绵阳艺术剧院三家团结合作,用好剧目,好思想,好作风帮助灾区孩子和家长扫除地震带来的心理阴霾,同时洗浴了儿艺人的精神世界。这次公益演出在川域行程1970公里,以孩子为主体的观众达2万多人。捐赠电视机和DVD各六台,精典剧目DVD光盘10套50张,参加采访的各路记者14人。在离开川域的时候,我收到成都儿艺孩子们的一则短信:“这次和您们在一起,每一人都让我们体会感动,每一场演出都满载欢欣,每到一地都亲历成长!王老师,龙门山见证,我们是一家人。” 再见了,灾区的孩子,再见了成都儿艺,绵阳艺术剧院良好的合作伙伴,快乐永远伴随你们,愿你们健康成长,早日成为建设国家、富强国家的栋梁。这是我们在庄重的内心里迸发出来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