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邓敏、李羚、陈维亚、么红参加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
发布时间:2008-08-06 14:45 来源: 编辑:张林林
信息来源: 2008-08-06
    8月6日,随着首棒火炬手航天英雄杨利伟从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手中接过火炬,北京首日的传递正式开始。我部中国京剧院一级演员邓敏、国家话剧院著名演员李羚、中国东方歌舞团副团长陈维亚、中央歌剧院一级演员么红作为中央国家机关的火炬手参加圣火传递。 邓敏,中国京剧院一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曾获梅花奖、中国京剧之星、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邓敏:在“世界最高人控雷达站”演出的京剧团团长

    ■单图■11329■ 为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中国京剧院决定与西藏自治区藏剧团联合排演京剧、藏戏《文成公主》。 2005年7月,邓敏作为中国京剧二团团长兼领衔主演,带着一行40多个演员、演奏员踏上了雪域高原,投入了京剧、藏戏《文成公主》最后合成的工作。在海拔近4000米的拉萨,不要说唱、年、做、舞,就是登几层台阶都要气喘嘘嘘。高原缺氧带来的反应使三分之二的赴藏人员住院打吊瓶。邓敏虽然是第二次进藏了,可是在排练时,一小段还没唱完就像要窒息似的。为了能够树立完成在西藏的演出,邓敏每天强迫自己多练功锻炼耐力、多吃饭增强体力、多吃药预防病倒。邓敏以惊人的毅力,一边打着吊瓶,一边吸着氧气,圆满地完成了十多场在拉萨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的演出任务。邓敏率团在拉萨排演《文成公主》期间,还组织中国京剧院“三下乡”。演出团小分队下到日喀则、林芝等地区,为驻区解放军官兵和当地群众进行慰问演出。由她带队赴日喀则小队只有6个演员,要演出一台晚会,6个演员承担的任务量可想而知,又何况是在4000多米的高原上。途中,令人担心地高原反应缠上了邓敏,她感觉到头像被钳子夹着一样疼,且有恶心,从来没有感觉过氧气是如此重要。加之高强度的演出和排练,使得邓敏在“三下乡”前,就因为发高烧住进了医院,打了好几天点滴,嗓子发炎。但大幕一拉开,邓敏只见台下黑压压的一片,毕竟“京剧已经有40多年没有进过西藏了,虽然很多藏族同胞的汉语说得并不好,但是他们知道了京剧下乡这个消息后,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致,有些人从100多公里以外跑了三四个小时赶来听到京剧”。这时,邓敏感动了。她迈着沉重的脚步走上台去。她怀着歉疚的心情向观众朋友们说明自己的嗓子哑了以后,就舞动双枪表演了京剧《八大锤》的一段舞蹈。朝天蹬三起三落、射雁、探海、下腰、涮翎。她演得一丝不苟,就像是十几年前在北京争夺梅花奖演出时那样认真卖力。演出结束时,观众们全体起立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第二天,邓敏又带着她的一行人登上了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英雄雷达站慰问演出。爬上这“世界最高人控雷达站”,中国京剧院赴日喀则地区慰问演出团的全体演员才真切地体会到了《文成公主》里的那句台词:一览众山小,俯耳听惊雷。只不过,“一览众山小”在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苍白的脸、疳紫的嘴和手。邓敏强忍着高原反应而登台演唱,唱到最后几句时,脸色乌青,嘴唇也完全发紫,但她还是以优雅的姿势谢了幕,感动得英雄雷达站的官兵们热泪盈眶。主要事迹:邓敏在继承传统京剧艺术的基础上,大胆尝试,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演出大型京剧交响乐《杨门女将》,赢得了文化界广泛的好评。她在做好领衔主演的基础上,承担着繁重的管理工作。带领全体演职员先后赴沈阳、长春、浙江、深圳、武汉、山东等全国十余个省市地区演出近百场,下工厂、进校园,创造了在京剧院全年演出场次最多,效益最好,影响最大的成绩。2004年,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其演出的《图兰朵公主》荣获文华大奖和观众评选的最受欢迎的剧目奖。 么红,中央歌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曾获全国声乐比赛第一名、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化部文华表演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么红:用歌唱演绎人生

    有人说,一好的角色能成就一个演员,同样,一个好的演员也能为一部戏增光添彩。这一说法在2005年5月26日世纪剧院原创民族歌剧《杜十娘》的演出中得到了印证。杜十娘的饰演者么红的精彩演绎,使得这场演出更加熠熠生辉。为了更好地揣摩人物心理,更准确地诠释人物性格,么红找来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地话本反复阅读思考,并把所有同题材地电影、戏曲全都找来细细观看。不同寻常的投入终于换来歌剧舞台上这个生动丰满地杜十娘。“荷帕清,佩玉红,清红依偎情浓浓。我是清流君是山,山水相连到无穷。”李甲与杜十娘定情时地这个唱段,通过么红精彩投入地演绎,使人们不由自主地泪湿眼眶。整场演出中几乎每一次么红的大段咏叹调结束后,都会引来一片掌声。尤其是第四幕《沉江》中最后连续一百多句唱词的咏叹调,句句撼动人心。身为国内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之一,么红曾在《茶花女》、《图兰朵》、《屈原》、《苍原》等多部中外歌剧中担任过主要角色,并于2001年6月在北京紫禁城与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同台演出。她参与演出的晚会不计其数,她的歌声越来越成熟。 1991年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和她一起进入中央歌剧院的那拨人,如今有不少去了学校任教,么红却十几年如一日留在舞台上。她笑言就是因为自己太热爱舞台了,还没演够、唱够呢。 “歌剧是非常需要技术的,技术与年龄无关,与头脑有关。”么红坦言自己一直把时间当作一笔宝贵财富。她说,如果没有15年来在舞台上摸爬滚打地经验积累,她不可能在塑造杜十娘这样一个含蓄内敛、外柔内刚、身世坎坷地风尘女子时如鱼得水,“二十多岁时我演不成现在这样”。尽管在《杜十娘》中表演受到了一致好评,但么红却并不是很满意,“离我理想中地表现还差很多。我还要想,还要嚼,戏的各个方面也还要改。” 作为优秀的女高音歌唱家,我们相信,么红将会在2008年奥运会举办之际带给我们更多的成绩和更大的惊喜。主要事迹:么红2001年6月23日在北京午门举办的世界三大男高音音乐会中与帕瓦罗蒂、多明戈和卡雷拉斯同台演唱,为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多次参加公益活动和赴贫困山区慰问演出。赴多个国家举办音乐会,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