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5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文化艺术出版社共同承办的“《贺敬之研究文选》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隆重召开,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王文章致辞,并代表文化部蔡武部长对《贺敬之研究文选》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能宪发表讲话,对贺敬之近七十年来在文艺创作、文艺理论上的突出贡献给予高度评价。著名诗人、原中宣部副部长、原文化部代部长贺敬之,中国作协名誉主席、原中宣部副部长翟泰丰到会并讲话。来自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安徽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了座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中华读书报》等十多家新闻媒体出席了会议。贺敬之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和文艺理论家。他自上世纪40年代初开始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在近七十年的时间里,始终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贡献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其中,有享誉世界的新歌剧《白毛女》(贺敬之主笔),有人们耳熟能详的诗歌《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三门峡——梳妆台》、《桂林山水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还有唱遍大江南北的《南泥湾》、《翻身道情》、《平汉路小调》等歌曲的歌词。贺敬之的文艺创作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时代,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其文艺创作与文艺思想又有新的收获、新的发展。他始终不渝地秉持“与时代同步,和人民同心”的艺术创作原则,他的作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洞察历史的要求、倾听人民大众的呼声,这些具有艺术创新精神的作品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由于贺敬之突出的文学成就,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贺敬之研究”硕果累累,这些研究成果从文艺理论与批评、文学史等角度展示了贺敬之文学创作的成就与价值,同时其本身也成为人们认识与把握贺敬之文艺创作与文艺思想的一扇窗口。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研究人员陆华编的《贺敬之研究文选》,近日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文选》共138万余字,分上、下两卷,集中收录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关于贺敬之及其文艺作品、文艺思想的重要研究成果,其中包括相关研究论文、重要会议讲话、重要媒体报道等,这些资料较全面地反映了数十年来“贺敬之研究”的总体状况,历史地展现出人们对贺敬之创作不断深入的认识过程。可以说,《贺敬之研究文选》集现阶段“贺敬之研究”之大成,为学术界进一步推进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在《贺敬之研究文选》出版之际,各界专家学者齐聚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祝贺《文选》的出版,围绕《文选》的内容及其意义展开座谈讨论。与会专家认为,贺敬之作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实践者,《贺敬之研究文选》在新的历史时期出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这一成果的出版,有利于继承延安文艺精神,有利于发扬老一代革命文艺工作者的优秀传统,有利于坚持文艺大众化、民族化的方向,将为当前文艺界注入新的风气。 (供稿:王磊 摄影: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