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战胜了低温雨雪冰冻和汶川大地震两场罕见的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第29届奥运会和北京2008年残奥会,迎来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这一年又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在这重要而又特殊的一年里,文化部青联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委员、服务大局、服务社会为目标,着力为委员搭建交流、展示和奉献的平台,团结带领文化部青年为繁荣文化事业做贡献,不断开创青联工作的新局面。
一、加强思想教育,把握青联事业发展方向过去的一年文化部青联始终坚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认真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团结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统一思想认识,立足自身发展,投身国家建设,不断巩固和扩大青年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一)加强学习研究,坚持青联工作的政治方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共青团十六大会议精神,组织召开秘书处工作会传达会议精神,部署青联工作。(二)开展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活动,坚定改革开放信念为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青联与团委共同举办了“改革开放同龄人话改革展览”,由30名30岁的青年抒发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感言,从文化领域青年的视角抒发对祖国的美好祝愿。该展于5月4日在中央民族乐团剧场大厅首展后,分别在部机关一楼大厅及直属单位巡展。在广大青年中引起共鸣。组织王勇、郭秋林两名委员从自己的亲历亲闻、个人成长入手,结合广阔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理性思考,撰文反映文化事业30历程,推荐收录到《亲历:1978—2008》书中出版。在“文化青年”网站举办“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部青年工作网上展”,组织各单位回顾总结各时期青年工作,使广大青年对青联组织有了新的认识和提升。
二、紧密围绕中心,在重大事件中勇当先锋今年以来,在抗震救灾、服务奥运等国家重大事件中,文化部青联组织委员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展示和体现了委员们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优秀品质。(一)抗震救灾,挺起中国的脊梁全面动员,青联责无旁贷、义不容辞。5?12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青联在第一时间组织行动起来,于5月16日承办了 “中国,挺起脊梁”中央国家机关青年抗震救灾义演晚会,部青联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组织了一台有二百多人参演的义演晚会,并协调中国歌剧舞剧院给予了灯光舞美以及集体舞蹈节目等支持。韩红、郭蓉、卞留念、祖海、邰丽华、刘媛媛、王润菁、孙毅等十几名文化部青联新老委员参与义演。现场募集捐款捐物共计200余万元。在中央教育电视台转播后,引起很大社会反响。 15日,青联发出倡议书,倡议美术书法委员为抗震救灾捐赠作品。20日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学生会联合组织爱心笔会。委员积极响应,踊跃捐赠。有的委员15日当天就快递来了捐赠作品,有的委员带病创作,有的从外地专程赶来参加爱心笔会。部青联共收到张龙新、杨涛、丁杰、刘波、张觉之、夏冰、金维久、徐福山、林浩湖等委员“抗震救灾”捐赠作品106幅。响应号召,积极投身抗震救灾一线。青联委员在这次抗震救灾工作中或立足岗位,或发挥自身优势,为灾区奉献爱心,做出了突出贡献。各委员从各方面积极投入:马梅将自己的两场个人音乐会改为募捐晚会,谢振强、王勇随采风小分队赴灾区,现场创作了抗震救灾作品《最美中国人》;黄晓驹与中国文化报记者分赴灾区采访报道;郭蓉多次赴灾区看望和慰问灾区人民等。情系灾区,关注关心灾区人民和灾后重建。与四川省委宣传部和四川省文化厅联合举办“不屈的脊梁——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主题美术作品展”,用文艺的形式鼓舞灾区人民自强不息、坚韧不拔,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做出更大贡献。将青年书画家的106幅作品捐赠给四川省文化馆。积极参与“512心灵守望计划”启动与义购活动,关注灾区群众心理援助。青联组织及时宣传和推荐先进典型。召开“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展现青联委员风采”座谈会,来自艺术表演、文学创作、美术书法、新闻媒体等行业的委员座谈各自在抗震救灾中的作为、体会、感受和思考。国家机关青联主席吴海英出席并对文化部青联工作给予高度评价。通过《中国青年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等媒体和《春华秋实》、《文化青年》等杂志的报道,展现了青联委员的政治觉悟和服务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自筹资金,将书画界委员为地震灾区创作和捐赠的一百多幅作品编印成《“爱心永在”——文化部青联抗震救灾捐赠作品集》,用画册来纪念和宣扬委员们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的大爱无疆的高尚情操。通过部团委推荐郭蓉获得团中央 “中国百名优秀志愿者”称号。(二)奉献奥运,彰显青春风采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委员身为各行业的优秀代表,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到奥运中,各尽所能,为奥运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么红、邓敏等委员成为光荣的奥运火炬手,积极传播奥运精神;张国维镌刻的精美中国印,借奥运载体,弘扬中国文化;卞留念作为奥运闭幕式音乐总监,让全世界观众从音乐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竭诚服务委员,积极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系统的行业特点和青联组织人才荟萃、联络广泛的优势,积极搭建平台,引导委员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以己之长奉献社会,在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和体现自己人生的价值,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多做贡献。(一)搭建学习和展示的平台。成功主办了全国文化青年“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主题征文活动。全国文化青年大力支持,积极参与,踊跃撰文,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献计献策。在全国千余篇征文中评选出65篇优秀论文予以奖励。活动引导全国青年文化工作者勤奋学习,钻研业务,为全国青年文化工作者提供了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特别是对基层的青年文化工作者成长成才提供了帮助。在菲律宾举办了“水墨神韵——中国当代杰出青年书画家作品展”。为庆祝中菲建交及 “中菲友谊日”, 6月在菲律宾马尼拉大都会博物馆与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菲律宾菲华各界联合会联合主办了作品展。张龙新、金维久、林浩湖等委员应邀赴菲出席了展览系列活动。展览汇聚了十余位当代中国青年书画家近年来创作的百余幅中国绘画、书法、篆刻等传统艺术精品。通过本次画展促成委员进行国际交流,更好地展示了文化青年的才华,并为实现“和谐世界”作出贡献。举办委员讲堂,多渠道、多角度展示委员风采。围绕委员行业特点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讲座:在国子监与孔庙博物馆举办“众芳所在——文艺雅集”,刘波主讲“绘画传统之古今中外”;在皇城博物馆举办专题讲座和参观活动,黄琛主讲“博物馆之魅——博物馆对心灵的唤起与引导”;举办委员交流互动活动,周维主讲“古典也时尚——二胡之古今中外”。通过书画、文博、演艺界委员的讲座,既展示了青联委员的才华风采,也加强了委员间的学习与交流。(二)搭建奉献和实践的平台。组织委员社会实践和举行文化志愿者慰问演出是文化部青联工作的特色和品牌,8月,组织文化部青联志愿者艺术团赴辽宁营口开发区举行“广场群众文化月启动首场演出暨八一建军节慰问演出”活动,上万名群众和部队官兵观看。作为青联组织的品牌活动,连续三年为丰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群众文化做贡献,体现了文化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组织青年艺术家们深入基层,将高雅的文化艺术送到人民群众中,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春节期间,赴阳台山老年公寓看望离退休干部,赠送图书并举行慰问演出;为中纪委的离退休干部举行了慰问演出。通过系列公益活动,青联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公益形象进一步提高。四、加强青联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对委员的吸引和凝聚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既是青联组织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也是青联事业在新世纪实现更大发展的迫切要求。
坚持以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青联工作的发展规律,以加强界别工作为重点,加强领导、完善制度、促进交流、树立典型、强化阵地,进一步促进青联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增强青联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促进了青联事业蓬勃发展。(一)加强组织建设。召开了青联二届三次全会,根据工作和结构需要,增补了1名副主席、1名常委和15名委员,加强了工作班子力量和界别组工作力量。重新划分了六个界别组,制作了委员通讯录,为委员联系交流提供服务。(二)加强相互交流。举办了一年一度的迎新联谊会。开展了金山岭考察、京郊春游等活动。委员在身心愉悦的交流中不断增进了感情。(三)表彰优秀青年。积极开展好优秀杰出青年的评选表彰工作,与部团委联合组织开展了第三届“文化部优秀(杰出)青年”的评选表彰活动。及时抓住国家长假调整的有利时机,在“五四”青年节当天举办“放飞青春”表彰暨青年文艺汇演活动,广泛调动了广大青年积极性,强化了青联委员对广大团员青年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部团委推荐朱妍荣获“中央国家机关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张燕荣获“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称号。(四)加强阵地建设。强化《文化青年》杂志定位,使之成为青联委员信息传递的平台、思想交流的展台、风采展示的舞台,今年共出版二期,刊登委员文章、照片、书画作品等,比较好地反映了青联委员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风采,以及投身抗震救灾和奉献奥运所作的贡献。精心维护“文化青年”网站,在“青联之家”专题里分设“青联活动”、“委员写真”、“委员动态”、“演艺新星”和“老委员”等栏目,全方位、多角度宣传青联活动和委员动态。 通过“青联短信平台”群发短信的方式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把杂志、网站、短信平台建设成为宣传委员、沟通委员、服务委员的有效阵地。 一年来,各界别组积极参与支持、推动青联各项工作,同时,还开展了各具特色,有本行业、相关领域特点的活动,青联工作逐步向整体活跃的良好态势发展。各位委员,同志们,通过这一年的工作,文化部青联特点更加鲜明,各个界别自身优势更加明显,青联凝聚力、对外联系交往合作与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青联委员对广大团员青年的辐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部党组、机关党委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离不开各界别组,秘书处、各位委员的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文化部青联向一贯重视、支持青联工作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青联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所有委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地感受和体会到,做好新时期青联工作:一是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才能使青联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二是必须始终坚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共青团对青联工作的要求,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立场上的鲜明;三是必须以工作大局为中心,充分发挥青年组织的自身优势,才能在推动文化建设中找准位置,有所作为;四是必须以感情交流为纽带,不断加强青联委员之间交流沟通,通过委员真挚情感的维系、交融与升华,共建青联大家庭;五是必须以活跃界别为重点,把工作重心放在界别,通过界别组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青联组织的内在活力,以活动求活跃,以活动促建设,带动青联工作全面发展;六是必须以加强服务为手段,通过培养举荐、搭建平台、扩大宣传,为青年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当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个别委员参与意识不强;界别活动开展不平衡;服务委员的手段还不够丰富;联系委员的渠道还不够健全等等,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在这些方面加以改进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