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4到25日,文化部青联赴河北易县清西陵、狼牙山开展“与文物的亲密接触”调研考察活动。文化部青联30余名委员参加了此次活动。文化部青联文物图博界别组承办了此次活动。 24日中午,全体青联委员来到河北易县,与当地文物工作者召开了座谈会。座谈会上,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主任耿左車介绍了清西陵文物保护和研究成果,讲述了“光绪死因”的考证经过。下午,在耿主任的陪同下参观了我国的著名文化遗产清西陵。清西陵是清朝帝王两大陵寝之一,共建有帝陵4座,后陵3座,王公、公主、妃嫔园寝7座,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及王公、公主等共80人。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1000多间。清西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清西陵与清东陵一起,被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们分别参观了泰陵、慕陵、西昌陵和崇陵。委员们仔细听取专家的讲解,仰望着一座座高大雄伟的牌坊、雕刻精美的石栏、气势恢弘的陵墓,穿梭其中,或拍影留念,或静静聆听,大家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感慨先贤祖辈们无穷的智慧与创造力,那些遗留下的宝贵财富,任凭岁月的侵袭,尤自屹立不倒,讲述那岁月的沧桑。晚上,全体委员与易县文艺工作者举行了联谊晚会,欣赏了河北梆子等极富地方特色的表演。大家载歌载舞,意兴昂然,与基层文化工作者一道,畅谈工作与生活,深深体会到基层工作的艰苦与不易,也被他们的乐观,豁达的精神所感染,更为他们为祖国,为后代子孙守护文化遗产—我们的精神家园的那份执着而深深触动。 25日清晨,考察团一行来到狼牙山。狼牙山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1941年9月25日,晋察冀军区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5人,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发扬自我牺牲精神,把敌人引到悬崖绝路,面向悬崖绝壁,高呼着:“共产党万岁!
乡亲们:永别了!”纵身跳下悬崖。作为本次活动的最终主题,青联委员将向着英雄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开赴,所有的人都激动不已。经过半个小时左右的行程,大家来到山脚附近的“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委员们向英烈敬献了花圈,仔细观看珍贵的当年相片和实物,这一切仿佛把大家带回战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年代。 “登英雄山,做爱国人”。委员们沿勇士们当年上山的小道向狼牙山最高峰莲花瓣儿进发。通到山顶只有一条崎岖小路,沿途有摩崖石刻:著名书法家庞中华题写的“银甲岿然”,江泽民同志题写的“狼牙壮士”……。经过 3个多小时的攀登,大家终于来到了狼牙山主峰莲花瓣儿峰,看到了高耸的五勇士纪念塔。从山顶四处了望, 除了上山的一条小路,山顶四周都是峭壁,十分险要。大家站在立有“狼牙山五勇士跳崖处”的石碑前,望着深深的山涧、陡峭的悬崖和远处的苍山,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了一种极大的震撼,真正体会出了英雄们那种心怀天下的豪情。巍巍狼牙山,滚滚易水河,记录了无数革命先烈的英雄壮举和丰功伟绩。狼牙山,一座中华民族气节凝成的山,一座英雄的鲜血染成的山。五勇士浴血奋战,舍身跳崖的壮举,谱写了一曲慷慨悲歌。今年正值建国六十周年,部青联组织这么一次考察活动,大家都觉得非常有意义,很受教育,思想都得到一次新的洗礼和升华。青联委员们纷纷表示:我们来到这片英雄的土地,就是要学习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无畏精神;缅怀革命历史,展望光辉未来,我们要倍加珍惜美好生活,倍加勤奋学习、出色工作,我们要无愧于革命先烈的鲜血! 归途中,山壁一处醒目标语赫然映入眼帘,催人深思:狼牙山风光秀美,五勇士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