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河南博物院
发布时间:2009-12-14 10:20
来源:
编辑:张林林
信息来源: 2009-12-14
李长春同志强调,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进一步创新机制体制、创新内容形式、创新展陈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把博物馆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人民群众文化鉴赏、愉悦身心的精神家园,青少年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第二课堂,中外游客踊跃参观的重要景点,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学术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平台。2009年11月14日,中央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蔡武、新闻出版署署长柳斌杰、新华社社长李从军、中宣部副部长翟卫华、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经济日报社长徐如俊、中办调研室局长张西明以及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郭庚茂、省委常委、秘书长曹维新、副秘书长白建国、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马正跃等领导同志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河南博物院提升改造后的《中原古代文明之光》和《天地经纬--汉代张衡地动仪、元代郭守敬观星台》陈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河南博物院院长张文军、副院长田凯、杜启明陪同视察。在《中原古代文明之光》展厅,李长春对改造后的陈列内容、展示手段和延伸层次非常关注,不时驻足观看展出文物和配合展览进行的多媒体演示。他仔细询问中国文字的起源、双连壶的深厚寓意、禹贡九洲图的区划、青铜鼎的铸造工艺、分布在河南的古代都城遗址和四大发明与河南的关系等问题。他对河南博物院在陈列改造中,能够充分利用河南丰富的文物和文化资源,配合多媒体、图版延伸、观众参与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展示表示满意。在《天地经纬展》展厅,他认真观看了诸多历史学家和地震专家围绕张衡地动仪的研究成果和观星台的演示过程,对河南博物院组织多学科专家,深入研究地动仪的工作原理,全方位进行展示,并让观众积极参与给予高度评价。李长春非常关心河南博物院的这次陈列改造工程。在参观结束后,他关切地询问是否有观众休息设施,每天到博物院参观的人数,陈列改造和免费开放在社会上的作用,提出了哪些新课题、新挑战。在听取了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和河南博物院院长张文军的汇报后,李长春同志做了重要讲话。他说,河南博物院是上世纪90年代初在河南工作的时候,向国家争取的一个国家级博物馆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建设,一直都很关心。2003年第一次到河南博物院并提出博物馆要“三贴近”,通过改变展陈的手段,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当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进一步提高博物馆的互动性,把博物馆的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紧密结合起来,改变博物馆冷冷清清的局面。这次来看,河南博物院上了一个大台阶,变化很大,如果说非常满意,你们没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如果说比较满意,又有些不够份量,既不“非常”也不“比较”,可以说是满意的。在展陈的方式、内容和手段上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内容上既见物也见人又见精神,这些物都不是死的东西,活灵活现地展现在面前,各个历史时期产生的那些代表性人物都得到了体现,因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也体现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展陈手段上有了很大改进,注意展示墙、复原坑的利用,配套性、系列性也有创意,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青铜器“鼎”是怎么铸造的,用多媒体把它展示出来,有一些文物从各个角度甚至里侧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博物馆的功能也进行了创新,从文化鉴赏到文化体验,是“三贴近”的一个实际举措,使观众感觉身临其境,进行互动,进行文化体验。像浑天仪、地动仪,历代学者围绕历史记载的张衡地动仪进行了众多的研究。《天地经纬展》以多媒体展示,做足了功课,群众还可以发挥设想,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了文化体验。另外,河南博物院走出去,主动跟社会紧密结合,做报告、作展示为社会各界主动服务,做的很成功;在文物的研究开发、科学普及、考古知识普及上也做了很多工作,很多展陈手段的提升也建立在科学研究上,为热爱古董收藏的群众提供鉴赏方面的服务。特别是免费开放,在每天控制总人数的情况下,参观人数比原来增加了3倍,更好地发挥了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益,所以看了后还是非常高兴。河南博物院“三贴近”的工作实践也是全国文博事业快速发展、攀上新台阶的缩影。也借此机会,对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对从事文博事业的同志们的辛勤努力和博物院的同志表示谢意、表示敬意!李长春同志指出,博物馆是重要的文化基础设施,是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博物馆的重要性得以体现。应该把博物馆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把文博事业发展好。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由政府来主导,坚持由公共财政来支撑,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博物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李长春同志强调,在博物馆建设中,第一、要把博物馆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基本途径,博物馆通过展示先民创造出的灿烂文化,来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使人们热爱祖国发自内心、发自肺腑。第二、要把博物馆建设成为人民群众学习先进文化知识、愉悦身心的精神家园。要使广大群众通过参观博物馆,能够鉴赏祖先创造出的灿烂文化,能够参与互动,学习文化,达到提升品位、愉悦身心、提高文明程度的目的。第三,要把博物馆建设成为广大青少年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第二课堂。博物馆要与各个学校进行互动,与教学安排结合起来,使更多的学生参加博物馆教育,成为大中小学生增加课外知识的第二课堂。第四,要把博物馆建设成为中外游客踊跃参观的重要景点,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博物馆免费开放后,要与旅行社建立良好的关系,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使更多的人到博物馆参观,逐步成为旅游线上的兴奋点。河南博物院有丰富的馆藏,半天的参观时间就等于跑遍了全河南,对游客来讲非常受欢迎。第五、要把博物馆建设成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要积极主动地跟港、澳、台加强文化交流,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为两岸统一做出贡献。也要加强同国外的文化交流,走出去、请进来,使博物馆成为在国际上增强东方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第六、要把博物馆建设成为学术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平台。博物馆要开展对古代文化、古代科技的研究,对重要文物古迹要参与开发,不断向文物利用的深度、广度进军。同时,博物馆也要承担起对社会进行历史文化的科普任务,请进来,走出去,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形象和社会作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李长春强调指出,要实现这些目标,一要进一步在机制体制上进行大胆创新。博物馆功能的实现需要在体制上进行开拓,找到更好的机制,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横向联系上,要跟教育部门、旅游部门建立密切联系,完善协调机制。在传播手段上要创新,发展网上博物馆,满足社会上更多人的鉴赏需要,还能吸引更多的人到博物馆身临其境,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提高社会效益。二要丰富旅游纪念品。为游客参观提供旅游纪念,既满足了顾客的要求,也能增加收入。三要多出经验,多出人才。要继续探索公立博物馆实践“三贴近”的经验,培养博物馆的各层次人才,扩大河南博物院作为国家级博物馆的影响力,在全国博物馆中起到示范作用。李长春最后殷切希望河南博物院越办越好,越办越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要求省文化厅、省文物局和河南博物院要原原本本地把李长春同志的重要讲话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在进一步学习贯彻的基础上,把河南博物院、把全省的文博事业建设的更好,来回报李长春同志的关怀。徐光春书记指出,河南博物院是在李长春同志的亲切关怀、精心指导下建设和逐步成长的,付出了很多心血,特别是李长春同志对文博工作的重要性、对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博物院以及如何把博物院建设好,都做了重要指示,对河南博物院、对全省文博事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要,要很好地贯彻落实。视察结束后,李长春同志欣然与河南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