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山东省在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通过“对疏漏笼统的规章制度,该修改的修改,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使制度严密、漏洞减少”,着力消除“牛栏关猫”现象。 “牛栏里关不住猫”是众所周知的常识。防范“牛栏关猫”,关键是织好“篱笆”。篱笆细密、结实了,才会无缝可钻、坚不可摧。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堵塞制度漏洞,才能有力震慑腐败分子,有效遏制腐败现象。 防范“牛栏关猫”,就要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针对性。近年来,特别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及《工作规划》颁布以来,各地各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反腐倡廉制度,对于惩治和预防腐败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中,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大而化之,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的问题依然存在,亟须引起高度重视。要把上级要求和自身实际结合起来,把上级出台的法规制度细化、具体化,及时制定实施意见和配套办法,提出更加细致、可操作的具体要求;坚持把制定实体性要求和程序性规范结合起来,下大气力健全完善各项程序化制度规范,制定违反规定的惩戒性制度,确保各项实体性规定的贯彻执行;坚持把制定单项制度和建设制度体系结合起来,使各项制度彼此衔接、相互配套,实现“1+1>2”的综合效应。 防范“牛栏关猫”,要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再好的制度,如果不执行,就形同虚设,甚至导致人们对制度的漠视。提高制度的执行力,首先要让自觉执行制度的意识内化于心。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他律到自律,最终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品质、一种内化于心的价值理念。其次要让惩处违反制度行为外化于行。加大对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做到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动真碰硬、不能手软,形成对腐败分子和违纪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再次要让监督检查的措施固化为制。一项制度出台以后,谁来督查,如何督查,督查的频度程序,以及责任追究等等,都要形成机制,确保督查常态化,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当如是,“牛栏关猫”的现象定会少之又少。 (中国廉政网——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