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创新载体丰富内容深化创先争优活动
发布时间:2011-02-11 17:31 来源: 编辑:张林林
信息来源: 2011-02-11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是创先争优活动的总目标和总任务。近期,文化部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再创新载体,以传统节日为契机,以多种文化形式丰富外来务工者文化生活,保障外来务工者文化权益,发挥文化工作在凝聚人心、传承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中央和文化部领导关于在元旦、春节期间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指示精神,更好地满足外来务工者等特殊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的节日”——群星奖优秀节目2011年春节慰问外来务工者文艺晚会于1月10日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隆重举行,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杨志今与现场5000多名观众一道观看了晚会。本次春节慰问外来务工者活动由文化部社会文化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和北京市文化局联合主办,围绕服务外来务工者这一核心内容,凸显“我们的节日”这一主题,集结了近几年“群星奖”优秀作品为以外来务工者为代表的广大城乡基层群众献上了一道节日文化大餐。一是以传统节日为契机,为外来务工者打造精神家园。近年来,外来务工者在节日期间的精神文化需求受到各级文化部门的广泛关注。在举国欢庆、阖家团圆的日子里,他们更渴望能融入城市生活,更期盼能找到精神寄托。本次活动以2011年元旦和春节为契机,精心组织策划,突出辞旧迎新、欢乐祥和的节日主题,为首都增添节日氛围,使外来务工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回报与关怀。二是以“群星奖”优秀节目为内容,让外来务工者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群星奖”作为我国群众文化活动的政府最高奖,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五届。本次活动有效利用了“群星奖”优秀节目资源,选择了一批风格质朴、具有鲜明民族民间特色的节目,将近几届“群星奖”最受欢迎的作品集中呈现在广大外来务工者面前,凸显了“群星奖”来源于生活、产生于群众,服务百姓、回报社会的特点。三是以保障基本文化权益为目的,大力丰富外来务工者节日文化生活。本次活动在活动内容、参与主体和服务对象等各方面均以保障外来务工者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到外来务工者欣赏和参与文化活动的需求。

    从活动内容来看,本次活动充分关注外来务工者的现实生活,精选了一批以打工生活为题材的优秀作品。比如江苏省的小品《回家过年》,是一个根据农民工回家过年的故事而创作的节目,结合春节期间火车票购票难的现实问题,把农民工的淳朴与善良刻画得栩栩如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配合活动举办的“我是自豪的建设者”摄影展览,展示的摄影作品均为在京工作的外来务工者的肖像摄影作品,通过这种形式对在京辛勤工作的外来务工者的整体形象进行宣传,展现外来务工者的精神风采。从参与主体来看,参加演出的200多名演员中,很多都是从农民工中脱颖而出的文艺人才,为外来务工者提供施展文艺才能的良好平台,让他们直接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创造者与提供者。比如,舞蹈《快乐的建筑工》的表演者是16位来自深圳的打工青年,男声独唱《父亲》的演唱者罗帅义曾经在京打工6年,他们凭借对艺术的热爱及自身的天赋,要借这次活动把精彩的节目献给所有在外打工的兄弟姐妹们。从活动服务对象来看,本次活动共组织了来自北京市建工集团、城建集团、公交公司、地铁公司等单位的近3000名外来务工者,涵盖了建筑工人、公交售票员、地铁建设者、维修工人等多个工种,其中还包括来自各个行业的100位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为体现对外来务工者子女的关爱,主办方还专门组织了北京市房山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的100名学生到现场观看演出。为丰富慰问内容,主办方还在现场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图片展”、“我是自豪的建设者”摄影展等一系列展览,以及民间手工艺现场演示、灯谜有奖竞猜、北京文化志愿者“送福到家”等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者积极参与,烘托出辞旧迎新、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使本次活动成为广大外来务工者欢度自己节日的文化盛会。除国内媒体外,美国之音、日本共同社、马来西亚《星报》等境外媒体也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